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持续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可以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同时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信息披露也是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了解企业环保情况,做出经济决策的客观需求。本文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在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企业 环境会计 披露 信息
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持续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可以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还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尽快开展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确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为企业和社会环境管理提供有用信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现状
1.理论研究方面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最早是从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的。葛家澍教授和李若山教授 1992年发表的《90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首次向国内介绍了西方的环境会计。1999年,孟凡利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的专著《环境会计研究》,该书对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环境管理、环境报告的内容和模式等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2003年7月,李静江出版了《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该书详细介绍了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和发达国家的环境报告书编制实务,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环境会计的建立和环境报告的编制很有参考价值。2004年3月肖华、李建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的译著《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该中译本的出版对加快我国环境会计研究与国际协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肖淑芳等学者对我国沪深两市的1000余家上市公司2002和2003年度会计报告中有关环境信息进行了统计调查和实证研究,并且,从两年的数据比较来看,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比例有逐步提高的趋势,2002年是34.39%,而2003年是36.99%。
2.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法,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为这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基本保障。尤其是 2003年环保局《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对环境信息披露提出了一些较具体的要求。但总的来说,由于这些法规对于企业发布的环境信息要求还较为笼统,又没有相应的环境会计处理具体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公开存在很多问题。
3.实务方面
在实务当中,从日常的会计处理来看,与环境有关的问题通常是在发生明确的财务影响时才将其列入一般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比如对于企业按照规定交纳的排污费,作为管理费用处理;对于企业因违反环境法规而交纳的罚款和责令停业的损失、环境污染对于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等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对于一些企业设置的环境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经费支出,作为管理费用处理;对于降低污染和改进环境所进行的新型的设备投资、污染治理投资都是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二、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规范,可操作性差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但是这些法规仅仅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对于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很少有关于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对于临时报告等其他形式的规范几乎不存在,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操作性差,不能取信于公众,影响披露的效果。
2.我国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内容不全面
我国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主要集中在污染严重的企业,而且即使是这样重污染的企业,起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不够理想和全面。披露的信息仅仅围绕排污费、绿化、环境认证等内容,其信息不具备明晰性和透明性,披露质量还有待提高。
3.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不规范,缺乏可比性
理论上通常有在年度报告中编制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但在现实中很少有企业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大多采用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而这些披露模式均不能让报表使用者准确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另外,企业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披露信息的标准也不相同,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使得信息使用者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在环境方面的信息。
4.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
环境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这种复杂化、多元化的产权关系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必须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