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发布:2017-06-05约3.6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6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A.四川都江堰 B.扬州古运河 C.关中郑国渠 D.河北赵州桥 63.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64.中国人掌握下列金属冶炼技术的先后顺序是 冶铁 青铜冶炼 炼钢 A. B. C. D. 65.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6.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 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 67.两宋时期,我国的工业空前繁荣,表现为 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和北非等地 ③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是商业繁茂的大都市 ④在重要城市出现了为地域商帮服务的会馆,其中晋商和徽商的会馆最多最大 A.B.C.D.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朕(雍正)观四民,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在此雍正主张 A.盐铁官营 B.重农抑商 C.农商皆本 D.八股取士 7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72.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73.观察图4,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民族纺织业迅速发展 B.轻工业停滞不前 C.重工业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体系形成 74.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5.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