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化产业概论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知识、智力、情感、艺术、教育、科技等内容。
广义文化的分类:“两分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把文化分为器物、制度、风俗习惯、思想和价值四个层次。(眼熟)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对,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存在的基础。现代文化产业就其本质上讲,就是大众文化的展开方式,是大众文化的文化、日常文化消费的方式。
大众文化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达方式:popular culture,即在大众中流行的文化,或通俗文化;mass culture,即粗俗的大众文化。
作为当代文化产业基础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现代工业和现代传媒密切相关的大众消费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媒介性;商品性;流行性;类型性;娱乐性;日常性;
1.大众媒介性:指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的特点:批量复制性;信息量大;受众量大的特征。
2.商品性(消费性):由文化产业机构制作、供公众消费、以获取商业利润为最大目的。
3.流行性:指大众文化在创造出一种模式之后,往往迅速的通过批量化生产,在一定时段的一定公众媒体中风行开来,形成时尚潮流。
4.类型性:指大众文化按照固定模式和类型打造产品。
5.娱乐性:快乐无罪
6.日常性:
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
1.“精神产品和服务”说
分为三个门类:“主体行业”、“前沿行业”、“边疆行业”
2.“内容产业”说(日韩)
3.“版权产业核心”说(美国)
4.“工业标准”说
5.“文化娱乐集合”说(中国)P13图1.1
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
文化产业外围层: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游览景区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
文化产业相关层: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是指那些以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为发展动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1998年和2001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将13个文化产业部类确定为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即和广播。
在中国,较多采用“创意产业”的知名学者是厉无畏。
正式采用“创意产业”来指导产业规划的是上海市。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创造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创意产业代表城市北京、杭州)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17图1.2
P18图1.3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关系
核心创意领域——其商品具有较高的精神内涵价值并依赖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
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精神内涵的大众商品生产
创意产业——在运作中以使用精神内涵价值为重要特征的其他部门
相关行业——于创意产业创造的表现价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什么是“内容产业”(了解)
内容产业又叫数字内容产业,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服务内容服务产业,其范围包括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看P19)
文化事业指的是文化服务于人类的公益性特征,文化事业的运行并不以取得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以精神旨趣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1.产品的精神性
2.消费的娱乐性
3.产业的依附性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个人或家庭用于购买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
加,家庭或个人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
至2008年,中国城镇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9%和43.7%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在30%~40%为富裕(及小于30%为最为富裕)适宜发展文化产业。
支柱产业: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百分之五以上的,可以叫支柱产业。(选择题)
据2010年1月30日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2004-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2008-2009年,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了解)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20世纪上半叶的“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