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doc

发布:2016-12-30约2.35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 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有毒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品。 爆炸品定义 是指在外界作用下 ( 如受热、受压、撞击等 ),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爆炸 是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能量而做机械功的过程。爆炸可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三种形式。 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气体,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爆炸品特性 1不稳定性: 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开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压力而引起爆炸。 2 敏感度高: 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起爆能。起爆能与敏感度成反比,起爆能越小,敏感度越高。从储运的角度来讲, 希望敏感度低些,但实际上如炸药的敏感度过低,则需要消耗较大的起爆能,造成使用不便,因而各使用部门对炸药的敏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爆炸品的感度主要分热感度(加热、火花、火焰),机械感度(冲击、针刺、摩擦、撞击),静电感度 (静电、电火花),起爆感度 (雷管、炸药) 等。不同的爆炸品的各种感度数据是不同的。爆炸品在储运中必须远离火种、热源及防震等要求就是根据它的热感度和机械感度来确定的。 决定爆炸品敏感度的内在因素是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影响敏感度的外来因素还有温度、杂质、结晶、密度等。 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 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是决定其具有爆炸性质的主要因素。具体地讲是由于分子中含有某些“爆炸性基团”引起的。 另外,爆炸品分子中含有“爆炸性基团”的数目对敏感度也有明显的影响。 “五双管理制度”,做到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本帐、双把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加压以后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称为液化气体。此外,还有加压溶解的气体,例如乙炔。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特性: 1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裂。特别是液化气体装得太满时尤其危险,应严禁超量灌装,并防止钢瓶受热。 内容物为禁忌物的钢瓶应分别存放。 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有的还具有易燃性(如氢气、甲烷、液化石油气等)、助燃性(如氧气、压缩空气等)、毒害性(如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窒息性等性质。 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理化性质,分为三项: 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 钢瓶:H2(淡绿)、Gl2(草绿)、O2(天蓝)、N2(黑)、Ar(银灰)、乙炔(白) 易燃液体定义: 易燃液体是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如汽油、乙醇、苯等。所谓闪点,即在规定条件下,可燃性液体加热到它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表示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低,燃爆危险性越大。低于61℃ 闭杯实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开杯闪点大于闭杯闪点 易燃液体特性 1. 高度易燃性; 2.易爆性; 3.高度流动扩散性; 4.受热膨胀性; 5.忌氧化剂和酸。 爆炸极限概念 易燃和可燃的气体、液体蒸气、固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能够引起燃烧爆炸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一般用该气体或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粉尘的爆炸极限用mg/m3表示。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凡是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的物质,它的危险性就越大。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如下: (1)可燃气体的性质; (2)可燃体系的初始温度:初温越高,根限变宽,危险性越大; (3)可燃体系的初始压力:压力增大,极限变宽(干燥CO除外); (4)点火源能量:能量越高,爆炸极限越宽,危险性越大; (5)容器尺寸和材质:容器管道直径越小,爆炸极取胜范围越小; (6)体系中惰性气体含量:含量越高,极限变窄,危险性减小。灌装时容器内应留 有5%以上的空隙,不可灌满。 按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分为:低闪点液体、中闪点液体、高闪点液体。 闪点低于-18 ℃的液体,如:汽油、乙硫酸、二乙胺、乙醚、丙酮。 闪点在-18℃至23℃的液体。例如:无水乙醇、苯、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