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漫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漫谈 【摘 要】当前,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困难、吃力。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转变,除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外,还应该将重点落在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上来。本文就以此出发,谈谈在高中地理教?W活动中如何具体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此优化教学和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教学效果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04
核心素养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深入认识地理学科,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有重要帮助。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任务落实在每一节地理教学活动中来。由于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笔者同样有心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出力,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目标之中
教学目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地理课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三维目标与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殊途同归,因此,教师可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中来。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的指向,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确定,离不开对教学大纲的参照、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要想在地理教学中真正落实对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责无旁贷地需要精心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性的目标,在教学中都应该得到体现和落实。但是并不是在每一课中都需要平均用力,而是要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逐步达成
例如,“关于人地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比较从现象中总结归纳一般规律,并运用抽象的地理知识对现象做出科学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关心环境,热爱环境。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该三维目标指向的就是高中生地理的人文素养、地理技能和地理科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力争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由此可知,明确并实现教学目标是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二、实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应在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前提下实现,教与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一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应该同时注重教与学这两方面,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长期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在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更突显,学生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导致教与学失调。新课程改革较好地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力图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调和,实现教学相长。其实,新课程标准给教与学作出了较好的诠释,教师的教旨在引导学生学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优化学生的学。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将学生的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先搞清楚二者之关系,在教学中才会更加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进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相比,教师的讲授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多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发现问题、自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总结学习经验。而教师则应该着重于引导组织,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搭把手”“使点力”
比如,笔者考虑到《大气的运动》这节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比较枯燥,因此,首先是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接着,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出教学的重难点。毕竟只有将教学重难点解决好,课堂教学才算成功。笔者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过教学反思,经过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热力环流的效应,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讨,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总体而言,实现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创新化教学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该注重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的创新。新形势下,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甚为重视,随着高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