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聚焦中考——河南专版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3. 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4.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1981年出于陕西省,叫独孤信印,印上共47个字,“大都督印”、“大司马印”、“柱国之印”、“令”、“密”; “臣信上疏”、“臣信上章”; “独孤信白书”、“信启事”。从印文看,此人身兼数职,身份尊贵······· 天下第一岳父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589 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581年,杨坚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7年,隋灭后梁。 流求 敲黑板 划重点 敲黑板 划重点!!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年号: 统一意义: 581年 隋文帝(杨坚) 大兴(今西安) 开皇 结束南北分裂,中国重归统一 隋朝的建立过程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胭脂井 历史传说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二、科举制与大运河 1.【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从此,我国的选官制度由推荐、考察转变为考试为主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公开是科举制度的主要特征 敲黑板 划重点!!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 读史料: 材料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一: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结合教材及材料,分析选拔政府官员的最佳方式?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2.【开通大运河】 填图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隋炀帝时为什么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 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回答问题 积极: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征发劳役过急过重,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影响: 原因: 修筑驰道 修建长城 营建东都洛阳 四处巡游 三征高丽 看似有着丰功伟绩的杨广为何会获得“炀”的下场? 隋朝土崩瓦解之际,太原留守李渊趁机起兵反隋攻入隋都。 618年,江都发生兵变,躲在江都的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