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节维生素》-课件.ppt

发布:2018-11-10约5.78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生素(V)是维持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一大类微量营养素。 一、概述 (一)共同特点: 天然存在于食物 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VD例外) 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也不能提供能量 需要量很少(mg、μg) 常以辅因子或辅因子前体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 (二)命名:有三种命名系统 按照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英文字母顺次命名,如VA、VB、VC等。 按其特有的生理和治疗作用命名,如抗干眼病因子、抗癞皮病因子、抗坏血酸等。 按其化学结构命名,如硫胺素、核黄素等。 (三)分类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1、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脂溶剂中,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与脂类吸收密切相关。主要储存于肝脏,过量积蓄则引起中毒。包括维生素A、D、E、K等。 2、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族两类。水溶性维生素较易吸收,过量时很快从尿中排出,故必须每日通过食物供给。 (四)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原发性:膳食中维生素供给不足或其生物利 用率过低导致的V缺乏。 继发性: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和储备发生障 碍,V在体内的破坏和排泄增多, 机体对V需要量增多等原因导致的V 缺乏。 二、维生素A VA又名视黄醇,包括所有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含动物性食物中VA1和VA2,以及植物性食物中的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VA易被氧化和受紫外线破坏。 缺乏症:夜盲症、干眼病 (一)生理功能和缺乏症 维持正常视觉:视锥细胞-强光 视杆细胞-弱光 视紫红质→视蛋白+11-顺视黄醛 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生长和健全:维生素A可能与膜的糖蛋白合成有关 促进正常生长发育:VA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维持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平衡,从而促进骨的正常生长。 (一)生理功能和缺乏症 具有抑癌作用:VA及其衍生物能促进上皮正常分化,并具有阻止肿瘤形成的抗启动基因的活性。类胡萝卜素能捕捉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防卫能力而有抑癌作用。 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VA与糖蛋白合成有关,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维生素A营养状况影响免疫功能,可能与此有关。 (二)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VA过去以国际单位IU表示,现在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 1IU=0.3μgRE 1μgRE=1μg维生素A 1μgβ-胡萝卜素=0.167μgRE VA的正常供给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差距很小,故VA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成年人为3000μgRE,孕妇为2400μgRE,儿童为2000μgRE 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子、全奶及其制品、禽蛋等含量较高;VA原的良好来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 三、维生素D(阳光V) 定义:一类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以VD2及VD3最常见。 麦角固醇 7-脱氢胆固醇 (一)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VD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重要因素,其在肝、肾中羟化成活性形式 1,25(OH)2-D3,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主要作用有: 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 促使骨质不断更新,以促进骨和软骨的正常生长。 缺乏症: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软化症 佝偻病 (二)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VD量可用国际单位(IU)或微克(μg)来表示,1IU=0.025 μg 由于日光照射皮肤可产生维生素D,在钙磷供给充足的条件下,成人每日获得7.5~10 μgVD即可使钙的储备达到最高水平。由于过量VD有潜在毒性,V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μg/d。 食物来源:含脂肪高的海鱼、肝、蛋黄、奶油等含量相对较高,鱼肝油中含VD量极高。 四、维生素E(抗不育因子、生育酚 VE具有多种活性形式,目前已知有α、β、γ、δ-生育酚和α、β、γ、δ-生育三烯酚共八种,其中以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VE对氧敏感,易于被氧化破坏。 (一)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抗氧化作用:维持细胞膜的完整及细胞内巯基化合物的正常功能。 调节体内一些活性物质的合成:VE能促进DNA、辅酶Q、血红蛋白及某些酶蛋白的合成,降低分解代谢酶的活性。 与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 调节血小板的粘附力和聚集作用 保护肝细胞 抗肿瘤 (二)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供给量:受膳食成分的影响而变化。成人和青少年10mg/d,孕妇与老人为12mg/d。 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其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各种油料种子和植物油,肉、奶、蛋及鱼肝油中也存在。 水溶性维生素 VB1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vitami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