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探析.doc

发布:2017-06-08约3.1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探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46例(46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46眼)患者术后眼压正常, 前房深度正常, 经过治疗后矫正视力0.1~0.4者4眼, 0.5~0.8者22眼, ≥0.9者20眼。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3眼, 保守治疗后消退;后囊破裂1眼;前房积血1眼, 保守治疗痊愈;虹膜脱出1眼, 1周后恢复。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 , 可以能有效地提高视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5.030 白内障致盲大约占盲人50%[1], 是我国视力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具有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似的效果, 特别在基层白内障患者复明工作中能发挥明显的优势[3] 。本次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46例(46眼)行小切口非超声白内障乳化手术的白?日匣颊撸? 探讨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行小切口非超声白内障乳化手术的46例(46眼)白内障患者, 其中男21例(21眼), 女25例(25眼);年龄18~71岁 , 平均年龄58.5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1例(41眼), 先天性白内障2例(2眼), 外伤白内障3例(3眼)。术前视力光感 0~0.3。核硬度 :Ⅱ级核 6眼, Ⅲ级核20眼, Ⅳ级核 16眼, V级核 4眼 1. 2 方法 术前30 min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 常规球周麻醉, 间歇性压迫眼球 [4] 。作以上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 距正上方角巩膜缘后界 1~2 mm处作水平1/2板层巩膜切口, 注人粘弹剂, 扩大内口;作撕囊口直径约 6 mm的连续环形撕囊, 水离晶状体核在晶状体核上下注入粘弹剂用晶状体核圈匙缓慢托出晶状体核, 前房及囊袋内再次注入粘弹剂, 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激素, 术眼用托吡卡胺眼液1次/晚, 持续 2~4周, 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 持续 4~6周 2 结果 2. 1 术后视力 46例(46眼)患者术后眼压正常, 前房深度正常, 经过治疗后矫正视力 0.1~0.4者4眼, 0.5~0.8者22眼, ≥0.9者20眼 2. 2 并发症 角膜内皮水肿3眼, 保守治疗后消退;后囊破裂1眼;前房积血1眼, 保守治疗痊愈;虹膜脱出1眼, 1周后恢复 3 讨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效果不亚于超声乳化效果, 由于采用了隧道小切口, 手术前房维持好, 虹膜损伤出血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术中虹膜脱出的机会也大大降低[5-9]。小切口白内障后囊膜破裂的发生也明显减少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主要优点:①不需要昂贵的超声乳化设备, 治疗费用低廉, 避免了超声乳化加大热量导致的角膜内皮损伤, 特别适合广大农村基层医院患者[5, 10-13]。②只要有显微手术和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状植入术的手术经验 , 简便易学, 适应证广, 容易掌握。③娩核灵活, 采用巩膜隧道切口, 切口自闭性好, 前房波动小, 降低了术中后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以及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的危险[6, 14-16]。④切口小, 利用圈套器将晶状体核取出, 不受核软、硬程度的限制, 避免了术中虹膜脱出以及玻璃体脱出的危险[7, 8]。⑤切口长度与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程度成正比。小切口手术不需缝合, 术后产生角膜散光较小, 视力恢复快 本次研究的手术体会:①充分水分离, 使核尽量小。②做破囊时尽量大一点, 隧道切口的内口要比外口大, 相对出核容易。③粘弹剂注入核的后面, 另外在核的豁口处再注点粘弹剂, 使核进一步缩小, 分离松散的晶体核 。碎核滑动性大, 不容易用圈套器带出, 比完整的晶体核娩出困难 , 眼内非超乳碎核不可取。④碎核块尽量在粘弹剂保护下托出, 不能用双腔针冲吸, 粘弹剂在核的近心端注入, 在粘弹剂的推挤作用下, 向切口方向缓慢移动, 植入晶体后发现有碎核残留, 也可以用粘弹剂冲出。注水圈套器娩核时要避免暴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46例(46眼)患者术后眼压正常, 前房深度正常, 经过治疗后矫正视力 0.1~0.4者4眼, 0.5~0.8者22眼, ≥0.9者20眼。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3眼, 保守治疗后消退;后囊破裂1眼;前房积血1眼, 保守治疗痊愈;虹膜脱出1眼, 1周后恢复 综上所述,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的手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