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川西盐源-马边地震带上地壳速度结构和活动断裂研究 - 中国科学.PDF

发布:2017-08-04约2.41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8 年 第 38 卷 第 5 期 : 611 ~ 621 SCIENCE IN CHINA PRESS 川西盐源-马边地震带上地壳速度结构和活动断裂 研究 —高分辨率地震折射实验结果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② 王夫运 , 段永红 , 杨卓欣 , 张成科 , 赵金仁 , 张建狮 , 张先康 , 刘启元 , 朱艾斓② ② ① , 徐锡伟 , 刘宝峰 ①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州 450002; ②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E-mail: fuyunwang@x263. net 收稿日期: 2007-09-21; 接受日期: 2008-04-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4CB428400)资助项目 摘要 2005 年沿盐源-西昌-马湖一线实施了地震测深和高分辨地震折射观测实验. 关键词 利用有限差分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算法处理了其中的高分辨地震折射Pg 波走时数据, 获 川西地区 得了川西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上地壳的 P 波速度精细结构和活动断裂深部形态, 分析 高分辨率地震折射 了上地壳的变形特征, 讨论了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结果如下: 盐源盆地、后龙山地 活动断裂 上地壳速度结构 区的上地壳为表层低速和深部均匀高速的双层结构, 两层之间存在明显向西缓倾的结 构面; 模型坐标 180~240 km 范围内, P 波速度分布表现为陡倾的高低速条带相间结构; 模型坐标 240~300 km 之间的西昌中生代盆地具有较厚的浅部低速和深部高速双层结 构, 层间的纵向及横向速度变化强烈, 其分界面起伏较大; 模型坐标 300 km 以东的大 凉山地区为不均匀高速区, 地表速度接近5 km/s. 此外, 模型坐标 130~150 和280~310 km 之下, 存在显著的深部不规则异常高速体, 可能与二叠纪岩浆活动有关. 盐源推覆 构造由表层低速推覆体, 向西缓倾的构造拆离面和深部高速基底构成的薄皮构造, 金 河-箐河断裂是其推覆前缘; 磨盘山断裂为一西倾的低速带, 延伸至基底顶面; 安宁河 断裂和则木河断裂为东倾的舌状低速带, 延伸到了基底内; 在深处, 大凉山断裂分为 两支, 表现为狭窄条带内速度结构的强烈变化, 西支西倾, 东支东倾, 两支断裂均延伸 至基底内; 西昌中生代盆地东缘断裂为强速度梯度带, 倾向南西, 延伸至基底顶面; 剖 面最东端向西倾斜的舌状低速带可能是马边断裂的一个分支, 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证 实; 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断裂均是规模较大的基底断裂, 其活动性较强, 该区的强 震活动主要受其控制; 速度图像表明研究区的上地壳变形强烈, 盐源盆地至金河盆地 主要表现为盖层的挤压推覆逆冲变形, 基底呈刚性; 磨盘山以东至西昌中生代盆地东 缘, 盖层表现出挤压褶皱、冲断和隆升变形, 基底原有断裂被进一步错断; 大凉山地区 的基底断裂重新错动, 并以破碎变形为主. 611 王夫运等: 川西盐源-马边地震带上地壳速度结构和活动断裂研究 川西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中段, 强震活动和现 失稳并导致强震发生. 因此, 查明活动地块边界带内, 代构造变形十分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