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宛芝16的选育及高产机理分析-中国种业.DOC

发布:2019-01-14约4.4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产高油芝麻新品种宛芝16的选育及高产机理分析 谢富欣 杨辉 刘焱 王飞雪 张文菁 李成焕 (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473008) 摘要:宛芝16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宛9013为母本,宜阳白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15年4月通过河南省芝麻新品种鉴定。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对该品种进行高产分析,株型塔型紧凑,株蒴数多、千粒重高,抗病耐渍抗倒,生育前期早生快发,干物质积累多,中后期干物质向蒴和粒部转移快,是主要的高产机理。 关键词:芝麻;宛芝16;选育;高产机理 黄淮地区是我国芝麻四大主产区之一,芝麻种植面积占全国芝麻种植面积的40%。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豫芝4号、豫芝8号、豫芝11号等为代表的第三次芝麻品种更新换代对本区域芝麻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量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际间产量差异比较大,稳产性差;二是抗病性差,枯萎病和茎点枯病发生较重,缺乏高抗品种;三是涝害多发,耐渍品种缺乏;四是品种发芽势不强拱土力差,成熟期裂蒴,耐密性差,缺乏适宜机械化管理的品种。因此需要分析研究芝麻高产机理,选育高产品种。宛芝16就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根据黄淮芝麻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利用优势种质选育出的高产、稳产、高油、抗病耐渍芝麻新品种。 1、选育经过 1.1选育指导思想 根据黄淮芝麻主产区品种选育及应用的实际情况,针对品种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芝麻机械化简化栽培的发展需求,确立以下指导思想。即创新本区域种质,选育抗病性优良、耐渍性强,株型紧凑合理、光能利用率高,种子发芽势强、成熟期不裂蒴的优良种质;通过有性杂交,集合优良种质的优良性状,培育新品系;然后进行多元病圃和多逆境鉴定,选出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系;最后通过品种比较和多点鉴定选出高产、稳产、高油新品种。 1.2选育过程 在对黄淮地区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进行观察、鉴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上蔡紫叶二三为选系的基础材料。2000年采用系谱法,从上蔡紫叶二三大田繁殖中选出变异株15株。2001年进行单株编号,每株种子种植120株,以扩大基础材料种植群体增加选择机会。以后在病圃田种植,逐年选择种子出苗快、抗病、株型塔形紧凑、茎杆绿色韧性好,上蒴快,蒴果粗长、成熟时不裂蒴的植株,室内考种再次选择籽粒白、蒴粒多的植株种子为下年繁殖种子。2005年选田间表现稳定和室内考种最优的株系定名为宛9013。 宛9013株型塔形紧凑,抗病耐渍性好,蒴果粗大,发芽势强,上蒴快,成熟时基本不裂蒴,但粒色灰白,抗倒性差。因此,2006年以宛9013做母本,宜阳白做父本进行杂交。宛9013×宜阳白组合及分离后代通过海南加代繁殖、病圃抗病性鉴定、逆境抗性鉴定、单株选择、株系选择,于2009年选育出稳定的株系06-18-0-0-36-38-42-0。2010年进行高代鉴定,2011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高代鉴定和品比试验结果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1.6%和 -------------------------------- 基金项目: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CARS-15) 作者简介:谢富欣(1976年-),男,河南内乡人,农学学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芝麻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研究, HYPERLINK mailto:邮箱xiefuxin.love@163.com E-mail:xiefuxin.love@163.com 17.8%,定名为宛芝16。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4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鉴定号为豫品鉴芝2015003。 2、主要特征特性 2.1植物学特征 宛芝16是单杆型芝麻品种,株高164㎝,始蒴部位46㎝,茎杆粗壮,其上茸毛少且短,从苗期到成熟期均为青绿色,前期稍脆,中后期韧性增强,抗倒性好;叶片浓绿色,对生,下部叶片大,长椭圆形、浅裂,上部叶片披针形,整株叶片开展似塔形,受光姿态好;主根发达,入土深,须根丰富,吸养分面积广,耐渍害;节间短,叶腋三花,青蒴四棱,蒴为中大蒴,单株102蒴,每蒴68粒,粒色纯白,千粒重3.18g;成熟时叶片自下而上干枯脱落,裂蒴较轻。 2.2生物学特性 2.2.1生育期 宛芝16在河南省夏播种植从出苗到初花约34天,初花到终花约38天,生育期约88天,属中早熟品种。 2.2.2抗病性 2012年和2013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宛芝16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远低于对照豫芝4号,是个高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品种。 2.2.3品质 宛芝16籽粒纯白,含油率高,品质优。据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宛芝16脂肪含量为56.94%,蛋白质含量为19.21%。 3、主要高产机理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