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考研讲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 现代物流概论
驿站是专门为朝廷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秦朝:全国修驰道,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车同轨、书同文”,制定邮驿律令;
汉代:统一名称“驿”,通达印度、缅甸、波斯等国,发展了国际快递。
隋唐: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邮驿1600多处,制定考绩和视察制度。
宋代:士兵担任驿卒,出现“急递铺”,设金牌(昼夜行五百)、银牌(四百里) 、铜牌(三百里)三种。
元代:邮驿改称为驿站。
明代: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邮驿。设立递运所,专门从事货物运输。
清朝:开始使用凭证,凡向驿站要车要马都需要有“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
清朝末年,近代邮政兴起,驿站作用日渐消失。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
唐朝:长安与洛阳之间出现了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
明朝: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息的民信局;
“麻乡约”
清朝:同治年间是民信局的鼎盛时期全国大小民信局已达数千家之多。有的在商业中心上海设总店,各地设分店和代办店,民信局之间互相联营,构成了民间通信网。
镖局是受人钱财,凭借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随着镖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种镖。
镖局经营靠三硬:
在官府有硬靠山;
在绿林有硬关系;
自身有硬功夫。
镖车:交通工具;
镖箱:采用最先进的防盗暗锁;
镖旗:镖师出镖的标志,信誉的保证——品牌效应。
现代物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初级阶段
20世纪初,北美和西欧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实现大批量生产和销售,人们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性。
1915年,美国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这里物资的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后来被称作实物流通,指商品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存储等进行全面管理,并将运筹学用于军需管理,率先采用了“Logistics Management”一词,建立了“后勤”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后勤理论被引入到流通领域,并被赋予新的含义,人们称之为“工业后勤”、“商业后勤”。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始阶段。
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物流的概念,将之译为“物的流通”,后来日本学者平原直又首次用“物流”取代“物的流通”,并发展完善了物流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2、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后,物流逐渐被管理学界所重视,企业界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将改进物流管理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
在美国,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而物流在为客户服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随着商品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社会各方面开始意识到物流的落后,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进行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的大3、合理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
企业开始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分销商、用户等纳入到管理的范围,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的稳定的、良好的、双赢的、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了一种联合影响力量,以赢得竞争优势。
先进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配送计划等。
发展时期。
4、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物流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兴起,以满足客户越来越苛刻的物流需求。
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物流”概念从日本引入;80年代,开始启蒙及宣传普及;90年代,物流起步;本世纪初,物流“热”开始升温。
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实际上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主要是储存、运输,即储运活动。国外的物流与中国的储运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别在于:
物流包含的活动内容更广泛,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与上述活动相关的物流信息活动
物流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
物流是个现代的概念
物 流 的 定 义
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物流”(Logistic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