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生态旅游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与生态旅游 第三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生态旅游的概念 狭义的生态旅游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对生态学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或较多的了解的人们,到偏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的专项旅游。 广义的生态旅游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休闲、度假,在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态及相关知识。 第一节 生态旅游 第一节 生态旅游 黑龙江呼中自然保护区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2.生态旅游的特点 (1)天然性 (2)保护性 (3)知识性 (4)高层次性 (5)参与性 第一节 生态旅游 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1.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 (1)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 (2)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动机的转变。 (3)传统旅游呈现的弊端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旅游方式。 第一节 生态旅游 2.生态旅游的原则 (1)少而精原则 (2)保护原则 (3)严格管理原则 (4)“双赢”原则 第一节 生态旅游 3.生态旅游资源 (1)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2)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第一节 生态旅游 第一节 生态旅游 云南澄江地质公园(化石) 沈阳故宫(历史文化遗产) 一、生态的区分 生态是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空气、日光、水、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可分为三种类型: 1.原生态 2.次生态 3.泛生态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与生态旅游 二、中外生态旅游现状比较 1.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旅游业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正在成为国际潮流。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亚太的经济发达国家,接待地则多数为大量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号召世界各国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它使生态旅游成为了全球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与生态旅游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与生态旅游 青海三江源地区 贵州黎平侗乡 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态旅游虽然比世界某些旅游发达国家起步晚,但是发展势头却非常明显。目前我国正在结合自己的国情和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需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道路,使生态学观念在旅游系统中全程体现,使人人都成为自觉的生态旅游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与生态旅游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与生态旅游 长江三峡 甘肃敦煌莫高窟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与生态旅游 湖北神龙架保护区 甘肃甘南郎木寺 三、生态旅游的意义 目前,生态旅游能够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因为它有许多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发展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保护区和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 1.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明显的经济效益 3.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节 国际比较与生态旅游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概述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概念包括人类需要、资源限制和公平三个要素。 (1)强调首先要发展; (2)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性; (3)强调发展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4)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整体协调性; (5)强调建立和推行一种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6)强调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观念转变。 第三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以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为基础,以符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达到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目标的发展思想和发展道路。 第三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3.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2)满足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和阅历的需要。 (3)实现强持续性效率。 (4)建立一套旅游生态持续性评价体系和市场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5)建立人与自然多方面的协调关系,保护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6)保护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旅游地文明的公平发展。 第三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