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密码学》第一讲.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密码学》第一讲
绪论
1
参考书目
• 《现代密码学教程》,谷利泽等,北邮
出版社,2009
• 现代密码学基础,章照止,北邮出版
社,2004
• 现代密码学,杨波,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书目
•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 (加)Douglas R.Stinson 著,冯登国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美) Stallings,W.
著,孟庆树 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 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Burce等,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2.
• 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Wenbo Mao著,王继林 译,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4.
• 应用密码学手册, Alfred Menezes 著,胡磊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 密码学基础,O.Goldreich著,杨义先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 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Rijndael的设计,John Daemen,
Vincent Rijndael著;谷大武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注意事项
• 《现代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重要的专
业基础课,理论性强,难度大,请大家用
功学习。
密码学的目的
• 中国古代的保密
例1:汉代泥封
古时的官、私文书和书信往来大都写在竹简或木牍上,这些简牍书信 ,
在传递过程中需要保密就得封缄起来。封缄的方式是把简牍用绳子穿
连起来,卷好,在外面加上一枚挖了方槽的木块(即封泥匣),再用绳
子把它和简牍一起绑好,用一团软泥捺在方槽里的绳子上,然后用印
章在泥上按捺出印文,以防私拆。后来随着纸的出现,木块为信封取
代,封泥印发展到后来就变成火漆印。
例2:雍正密折制度
明朝的时候,大臣上奏给皇帝的奏折,通过各级衙门层层上报,有时皇
帝没看到奏章,一些大臣已经知道奏章的内容。为了加强保密,雍正
时期开始使用这种奏折匣,它配以宫廷特制铜锁。只有皇帝和上奏的
大臣才有钥匙。大臣上奏的密折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无法知晓。
密码学的目的
• 中国古代的认证
例1:《水浒转》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金大坚,善刻当时的苏、黄、米、蔡四种字体。宋江被捉关在江州,吴用献
计,把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请上梁山,金大坚刻了蔡京的假印,用
来骗蔡京。不小心刻了蔡京的名讳图章。
哪有老子给儿子写信,盖自己名讳图章的呢?此事被黄文炳看破,险些断送
了宋江、戴宗的性命。
例2:字画鉴别
有一回在某拍卖会上,一幅“溥杰”的书法被指为赝品!拍卖会现场有人说:此
瘦金体写得如何姑且不论,这章子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古人在写字时的落款和钤印,非常讲究“规矩” 。溥杰的钤印除“溥杰”之
外最喜“用笔在心”、“闲可挥毫”等闲章。此画“闲章”居然刻着:“梦回白山黑
水”,可见是不熟悉溥杰的人的伪作。
例 3:接头暗号
《鹿鼎记》中反清复明的暗号语。 上句:“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下句
就对:“ 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信息安全的目标
密码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信息安全是
密码学研究与发展的目的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完整性(Integrity)
认证性(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AC/Digital
Certification)
不可否认性(Digital Signature)
可用性(Availability)
密码学的历史
• 滚筒密码 (人类有记载的第一个密码)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