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自然灾害练习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文地理专题 自然灾害练习题 6.(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2011年湖南卷)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溃、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7.(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早春,我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低,气温偏高,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部分小麦主产省区暴发了严重的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 材料二 部分严重受灾省区分布图。 (1)解释东北地区较全国其他地区旱灾偏轻的原因。 (2)山东省受灾面积较大,根据所学知识说出防灾减灾措施。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春季气温回升较慢,蒸发量不大;冬季的积雪融水,使地表水资源较多;多年冻土,使地下水下渗较少。 植树造林,调节气候;兴修水利(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调整农业结构(选择耐干旱品种);发展节水技术(喷灌、滴灌等);人工降雨。 2.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甲)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甲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图甲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造成植被的破坏;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图乙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貌方面解释其原因。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丰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3.下图为“我国盐碱化地区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但甲地滑坡、泥石流次数很少,原因是什么? (2)防治泥石流发生的常见措施有哪些? (3)若你在野外遇到泥 石流,会采取怎样的措 施自救? 甲地为四川盆地,盆地内地形较为平坦且植被覆盖率高。 植树造林,工程护坡。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逃避;保护好头部。 4.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单位:次) 材料二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3月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 567万亩,有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五省区作物受旱5 668万亩,占全国的86%。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人畜饮水困难尤为突出,给当地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 6 0 0 0 0 0 19 155 534 104 25 云南 3 0 0 0 0 0 0 0 8 26 7 23 四川 8 36 0 0 0 0 0 0 5 54 35 21 贵州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1)对我国的旱灾,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水越少的地区旱灾越多 B.降水越多的地区旱灾越多 C.华北地区以春旱为主 D.长江流域以冬旱为主 (2)据材料二说明此次我国南方旱灾的特点,简要分析此次旱灾形成的原因。 C 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影响重等。 原因:降水持续偏少;降雨日数异常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厄尔尼诺现象也起了加剧作用。 (3)我国旱灾频繁,试为减轻旱灾影响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耐旱作物,调整种植制度;节约用水,杜绝浪费;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用新工艺,减少水资源的损耗;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进行人工降雨;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等,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5.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 2007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