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测量技术与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地测量学基础 课程教案
课次 15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6-1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过程;
2、理解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原则和常规布网方案;
3、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方案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方案
2、难点: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布设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总结上章节内容:高斯投影
2、简述本章节内容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重点适用性)
3、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布设原则
1多媒体讲解
2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 4、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布设方案
三角网
导线网(补充)
GPS网(现代)
5、控制网布设程序
6、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与方案
7、小结 1多媒体讲解
2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简述我国国家各等三角测量的布设方案及其在精度要求上有哪些主要规定
2、城市及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为什么不同的控制面积应有不同的等级?
3、技术设计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是什么?技术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课后小结:
主要讲述了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及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布设方案、精度要求,由于讲授时注重分析国家与区域布网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理解掌握良好。
大地测量学基础 课程教案
课次 16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6-2 区域平面控制网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理解区域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目的及意义;
2、理解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全过程;
3、了解三角形、三角锁及导线网的精度估算思想及结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单三角形精度估算及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内容
2、难点:三角网、导线网精度估算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总结上课次内容:平面控制网布设概述
2、精度估算
3、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示例)
重点:概念+思路
4、三角形最佳(理想)图形和最有用图形
多方面考虑:
1多媒体讲解
2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 5、其它基本图形中误差
6、附合导线精度
7、直伸导线的特点
优点
缺点
8、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9、小结 1多媒体讲解
2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解
5 示例讨论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对于某一等级的导线,平均边长一定时,导线的点位误差主要取决于导线长度?
2、研究支导线的有利形状有什么意义?国家规范对导线形状有哪些规定?这些规定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课后小结:
主要讲述了精度估算的意义和作用,重点分析和讨论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推算过程,要求理解图形权倒数的概念及作用,了解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推算过程,理解直伸导线的特点及精度评估方法,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全过程,本课次内容教材中未体现,且有一定难度,但对于本科生很是必要,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设计性、结论性、优化性问题,以便为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后期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作准备,学生反映学习起来有困难,应加强示例讲授。
大地测量学基础 课程教案
课次 17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6-3 平面控制观测工作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电子测角仪器、结构及测角原理;
2、熟悉精密光学经纬仪结构、读数系统;
3、掌握三轴误差概念、影响及减少措施。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精密光学经纬仪读数
2、难点:三轴误差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总结上课次内容:区域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
2、测角仪器
1多媒体讲解
2图表说明
3 问题教学导引
4 启发式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