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论文有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法》课业论文
消
费
者
权
益
保
护
的
实
现
途
径
院系: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12级市场营销2班
学号: 21号
姓名:刘汉新
摘要
消费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而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在经济学上,消费者是在经济运行中与政府和企业并列的三大主体之一;在法学上,消费者是消费权益保护最重要的主体。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应有的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在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或者经营者等原因,受到一些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国的重视?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行使该权利、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应有的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国家的基本职责,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一般是通过国家机关的职权活动实现的经营者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销售和商业性服务,并已经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消费者与经营者是相对应、相对立的关系,没有经营者就没有消费者,反之亦然。
经营者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好的消费环境。“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②。”经营者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积极听取消费者的批评和建议,把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置于消费者的监督之下。经营者还要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如不虚假宣传、明码标价等。在交易中经营者要使用真实姓名和营业标记,向消费者出具售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并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经营者要履行“三包”③义务,不得与消费者进行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不能侵犯消费者的人格权。
经营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是违法的,根据违法的不同性质,损害大小,情节轻重,需要承担的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近年来,经营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不断发生,如红木家具造假,连云港17层高楼墙体楼裂裂等等。我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双汇瘦肉精”事件。号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双汇集团,出现了瘦肉精事件无疑说明了他的检验程序形同虚设。双汇集团收购瘦肉猪欺骗了消费者,瘦肉猪食用过多会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双汇集团只顾自己赚钱,置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于不顾,侵犯消费者利益,理应受到公众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瘦肉精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危害,还给企业自身带来重创,害人又害己 。瘦肉精事件得以在央视曝光说明了国家对这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重视④。双汇集团为此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不仅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谴责还会给集团以后的经营造成很多难题。作为经营者要想获利必须自律,接受消费者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消费者是自己利益的最好维护者消费者对自身利益维护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一些消费者在与经营者的交易过程中,深信经营者会为自己着想,为自己考虑一切,特别是在某些关系性交易中更是如此;而另一些消费者则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交易过程中应当谨慎的问题,疏忽大意,结果上当受骗,追悔莫及;有些消费者则在商品使用消费过程中,不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消费商品,结果酿成大祸;有些消费者迫于经营者在消费时,蛮横挑剔,无理取闹,故意使事态扩大,造成重大损失,最终自食其果等等,这一切都是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致。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应具有以下保护意识:(一)自我防范意识。不仅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注意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在商品的使用消费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但是,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利益是冲突的。因此,每一个消费者在进行消费交易过程中,都应对自己的利益给予高度的注意。消费者应当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不断注意培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