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中心中学川教版2018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12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6课 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公车上书”
公车:汉代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公车”就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名词。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时间、地点:
1895年4月、北京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和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
影响:
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要求: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代表:
康有为
梁启超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北京
《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为了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
梁启超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
严复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
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居于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和“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
——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保国保种,在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风行全国。
时间:
1898年6月11号,农历戊戌年
标志: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实行变法。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德国强租胶州湾。
《定国是诏》
过程:
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
内容和作用:
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政治上: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军事上: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等。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亡。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戊戌政变
时间:
1898年9月21日
人物:
慈禧太后
行动:
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
结果: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帝国主义和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没有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等。
戊戌变法
背景
高潮:
结果:
公车上书
创办学会和报刊,宣传变法思想。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12日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兴起
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作用:
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