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战伤烧伤.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伤、战伤、烧伤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 创伤(trauma) 机械力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第一节 创伤的病理生理 一、炎症与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 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 “免疫亢进” 代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 MODS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 1.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儿茶芬胺↑→器官缺血性损害 2. 下丘脑——垂体系统 (1)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反应 创伤→ACTH↑ →血糖↑ (2)下丘脑—垂体后叶轴反应 创伤→ADH ↑ →CAMP ↑ →肾小管 吸水↑ →内环境稳定 3. 肾素—醛固酮系统 恢复血容量 创伤后早期出现:创伤性糖尿症 低血糖→亢象 脂肪分解↑ 三、主要脏器的功能变化 1. 心血管: 出血1000ml↑→休克 心率失常、心衰 2. 肺:呼吸增强,ARDS、ALI 3. 肾:急性肾衰 4. 肝:胆红质、转氨酶↑ 5. 胃肠:应激性溃疡 6. 脑:脑水肿 第二节 创伤的组织修复 一、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1. 炎症反应:3~5天 2. 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 3. 伤口收缩与斑痕形成 “钱包收拢”purse string effect 二、细胞、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在修复中的作用 1. 中性粒细胞:清除坏死,防止感染 2. 巨嗜细胞:对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 3. 血小板 4. 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分裂和血管生长 5. 肥大细胞:分泌细胞、肝素 (二)生长因子 1. 炎症反应期 2. 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期 3. 伤口收缩与瘢痕形成期 (三)纤维连接蛋白Fn 1. 血浆Fn参与凝血过程 2. 对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化学趋化作用 3. 使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向伤区移动 4. 促使上皮细胞向伤区移动 三、成纤维细胞增生与胶原合成 四、伤口愈合类型 1. 一期愈合:不产生肉芽组织的愈合 2. 二期愈合:间接愈合 第三节 创伤的检查与诊断 生命体征、受伤部位 一、全身检查 监测生命体征 (1)呼吸2515 (2)心血管100次/分,BP90mmHg (3)神经精神症状 AIS分为6级 二、闭合性创伤检查 1. 试验穿刺 2. 形象学检查 3. 导管术 4. 探查手术 三、伤口检查 1. 伤口大小、深度、形状 2. 污染情况 3. 性状 4. 异物存留 第四节 创伤的治疗清创术的应用 (一)基本要求 1. 扩大伤口 2. 尽早清创 3. 休克平稳后再清创 4. 先重后轻 5. 二期外科处理 (二)方法和步骤 1. 纱布保护伤口 2. 沿肢体长轴扩大伤口 3. 由浅入深 4. 清除异物 5. 骨折处理 6. 止血 7. 神经、肌腱的修复 8. 冲洗 9. 缝合 10. 固定 11. 引流 12. 尽早封闭伤口 二、全身治疗 1. 抗感染 2. 维持体液平衡 3. 营养支持 第二十章 烧伤、冷伤 第一节 热烧伤 Burns:热力、电流、化物、激元 烧伤的临床过程及病生特点 (一)体液渗出期 防治休克 (二)急性感染期 (三)创面修复期 与烧伤深度有关 消灭创面、防治感染 (四)康复期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烧伤面积和深度估计 1. 面积的估计 (1)中国九分法 表20-1 (2)手掌法 2. 深度的估计 (1)Ⅰ度烧伤:表皮层 局部红肿、疼痛、烧灼感 (2)Ⅱ度烧伤: 水疱 1)浅Ⅱ 度烧伤:真皮浅层 潮红、疼痛剧烈 2)深Ⅱ 度烧伤:真皮乳头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