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业废弃地景观游憩适宜性的研究.doc

发布:2018-10-15约3.1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业废弃地景观游憩适宜性的研究   摘要:在工业之后的特定生活和特定经济条件下利用工业废弃地作为游憩资源,组织游憩活动,达成游憩体验,满足游憩需求,就成为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中一个值得探索的发展方向,并成为中国建设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特别是旧居民区环境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主要结合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游憩的利用与适宜性评价,并提出改造方法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景观;游憩;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 [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传统工业的逐渐衰落,发达国家城市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而中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带也开始出现了产业转型和与之对应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场地用途单一,功能过时,却具有严格逻辑的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蕴含着再生的潜力。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人们在拥有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开始向往精神生活的满足,人的个性被充分张扬,本性也受到极大重视。因此,能使人的自身特性得到最大程度表现的游憩行为开始显得日益重要,而中国又存在着公共绿地和文化休闲娱乐场所缺失的普遍问题[1]。   1工业废弃地的定义与特点   工业废弃地是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工业废弃地的概   念,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严格明确的定义。德国学者Hans Estermann提出:“废弃地通常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停滞不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由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导致闲置的土地,赋予这些土地新用途是城市规划的任务之一”;2006年,我国学者刘抚英把资源型城市工业废弃地定义为:“曾经用于工业生产或与工业生产相关,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衰退等多种原因全部或部分不再利用而弃置或面临功能性质转化的用地”。目前,被我国学者引用较多的工业废弃地概念是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   首先,工业废弃地的显著特征是指废弃或闲置而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这些土地由于曾经作为工业用地,长期的工业生产使得场地所处土地资源及周围的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无法继续产生经济效益,这是工业废弃地共同具有的特征。其中重要的是,当土壤中的污染物质随天然降水、径流或渗流进入城市公共水体后极可能进一步危害人的健康,因此整治城市污染是首先要做的事。此外,一些产生于特殊时期的工业企业其生产功能退化后保留了大批的工业遗存,这也是工业废弃地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废弃土地所独有的特征。   2工业废弃地的游憩利用与改造意义   2.1周围居民游憩功能需求的意义   紧张的生活节奏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与游憩,城市的游憩需求已不再是人们忽略不计的因素,人们对居住地域内的游憩设施及条件的需求也逐渐增加。1933年《雅典宪章》中提出了游憩功能是城市四大主要功能之一,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决定居民对游憩功能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社会经济背景,其内容也影响着当地游憩设施的兴建。   2.2 环境需求的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环境则是人们对其居住、生活以及休闲场所的要求中最直观最重要的一方面。环境是休闲和旅游的前提,没有优质的环境作基础就无法谈及休闲和旅游。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休闲与旅游是依附环境而发展的。   2.3工业废弃地自身需求的意义   工业废弃地是土地利用与开发中较为特殊的类型,既有废弃地本身的性质,同时也被赋予了长时间工业生产所留下的痕迹。一方面,人们在努力变废为宝,帮助工业废弃地恢复自身功能,重新进行新的土地利用规划,另一方面,从工业废弃地本身来看,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与更新,蜕去工业生产遗留下的斑斑油渍与倍受污染的环境,无论该土地最终的使用方向如何,都需要改变其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因此,工业废弃地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   3工业废弃地景观游憩适宜性的评价   3.1调查方法与内容   3.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我市X公园使用者为调查对象,了解使用者在公园内活动规律及其对公园设施的利用情况。   3.1.2 调查方法   2012年8月18至8月30日,连续向X公园使用者发放1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为85%。为确保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的时间跨度较大,从周一至周末连续进行。为避免调查对象单一化,在调查中有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居住地、不同活动偏好的人群展开调查,从而使调查结果   更为真实可靠。   3.1.3 调查内容   (1)使用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到公园距离、到达方式。   (2)使用者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