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的分类 盆地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 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2、分类:按性质和规模分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 布、规模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想一想、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丘陵山区聚落有什么差异?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活动 探究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 分析其原因?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中国地势与交通密度 读下图(P91图4-8、4-9)探究: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我国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此地工业、农业、聚落和人口集中,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不发展,聚落较少;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 思考: 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 地形有何特点? 西部山地高原 东部四川盆地 分析说明山区和平原内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和形态特征。 山区与平原的公路形态 平原公路 山区公路 * 平原 丘陵 高原 山地 盆地 房屋建筑、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的集合体 城市 乡村 A B 1. 图A、B,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2. 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读下图(P89图4-3、4-4),探究: 1、A是山区聚落,B是平原聚落。山区的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相对稀疏,规模小;平原地区的聚落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布局。 2、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小,且耕地广而集中,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大。 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聚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 南方丘陵山区 北方平原地区 人口 分布 规模 地形 地区 平坦广阔 地形复杂 一般较大 一般较小 团聚型、棋盘式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聚居的人口较多 聚居的人口较少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丽江行政公署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 丽江古城远景 读P89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1、丽江纬度较低,冬季因山岭的重重阻挡,不受冬季风的影响,故无严寒;夏季因地势较高和多阴雨天气,故无 酷暑。 2、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且地势较高,北、西两面 依山,东南两面开阔,便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惠顾,三股 干流也便于居民用水。 气候适宜的地区多形成聚落 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2、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那些? 1、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上,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 2、如自然因素中的气候、河流,人文因素中的交通、矿产资源、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 河流沿岸的地区多形成聚落 耶路撒冷 克拉玛依城的夜景 日本科学城—— 筑波 聚落的影响因素 聚落的特征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交通 政治、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