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济南市城区河道生态构建与景观系统研究的思考..doc

发布:2017-01-07约3.8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济南市城区河道生态构建与景观系统研究的思考 摘要:分析济南城区河道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研究河道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从河道系统性规划出发,提出城区河道景观系统分级的概念,探求城区河道景观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城区河道、景观分级、统筹规划 一、前言 济南以“泉城”著称,泉水文化历史悠久,城市因水得名,因水而兴。区域河道水系众多,城区内现有65条河道沟渠。济南近年来,河道水质污染,城市内涝问题,目前是国内众多城市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城市河道治理和水质治理问题,考验着城市的内在品质。济南市一直在河道整治、雨污分流等水生态建设方面探索和实践着。 二、济南城区河道水系基本特点 (1)泉水文化历史悠久,形成浓厚的文化积淀。 济南的发展历史,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基本按照“泉脉—水系—老城—城市”的发展轨迹。泉水、泉群、湖泊、河流等组成济南市的水系景观类型,其中济南泉群水系是济南市风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名泉,与文人名士、名胜古迹相连,散发着历史文化的光泽,李白、曾巩、苏辙、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都留下了许多赞泉的诗文。 (2)城市东西带状发展,河道南北流向呈羽状分布。 济南市的河流主要分属黄河和小清河两大水系,绝大多数集中在小清河的南岸,呈单侧羽毛状分布。河系东西排列,南北流向,分布在济南城区东西发展带上。除东泺河、西泺河为常年性河流外,基本上属雨源型山溪河流;北岸的支流较少,均属平原型坡水河道。 (3)河道南高北低,区域界限清晰。 济南市南依泰山,北靠黄河,特有的南高北低的地理环境,造就城区内河道水系的流向明显,河道系统区域界限清晰的特征。南部上游基本以经七路为界,多为雨源型山溪河流,排泄山洪之季节性河流,特别是经十路以南的山区侵蚀作用形成冲沟,河道纵坡坡度大;中游城区河道排洪河道,坡度变相对平缓,河道变宽,规则几何形驳岸。北部基本以北园大街为界,为下游平原型坡水河道,具有排涝功能,河床宽平开敞,常年蓄水,北部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湿地,具有滞洪缓蓄功能。 图1 济南市城区河道分布图 三、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济南市政府自2005年起开展了城区河道截污综合整治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由于受用地限制,河道一般依据规划蓝线建设,大部分河道工程主要围绕河道自身的整治,带状河道用地与周边城市用地缺乏必要的互动,使得河道景观与城市环境分离,难以充分发挥河道临水透绿的景观效益。同时后续建设维护资金不足,难以调动社会力量,不能形成“以景养河”的良性循环,建设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制约着河道的后续建设。 1、河道两岸空间面临的挑战: 1)城市发展着重向外伸展,忽略了河道两岸地块重新开发的潜力与价值,水系景观建设与城市发展布局有待衔接。济南老城区水系景观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利用,但是老城区外围的新城区范围内的河流水系的景观建设却相对滞后。 2)城市水系景观功能单一,泉城水系特色有待强化。济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济南市城市水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城市的扩张,城市水系景观虽然保持着旧有的空间格局,泉水和湖泊景观保存较为完好,但是其他水系景观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却呈现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而逐步纳入城市建设范围的一些河流,仍是单一的城市防洪功能,景观开发利用仍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3)城市缺乏连接河岸的空间构架,规划发展也未能充分发挥河道水系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心与核心。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处于水陆的边际,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因此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将滨河绿地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建设中去。 4)城市单一的开放空间构架和街道没有与河道连贯一体成为有层次和个性的开放系统。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河道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驳岸,使滨河区空间成为冷冰冰缺乏生活情趣的冷漠空间,把人与水分隔开来,使之可望而不可及。河道长期处于被建筑包围,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往往被私有化,成为管理死角,环境景观差。 2、河道治理的主要措施: 河道作为城市的主要生态基础设施之一,对城市格局、景观体系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道同时承载着防洪排涝、休闲、文化、生态、审美、教育等多种功能,是城市中独特的环境景观资源。河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工程建设仅能解决河道的防洪、排水、截污、绿化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河道的景观资源优势,致使河道缺少活力和后续良性发展的动力。因此需要长远用地规划,河道景观做好前期的策划,以长远规划为基础,要对整体水系进行统筹规划,使其与周边用地、城市发展相结合,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