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六个关系”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 .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正确处理“六个关系”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正确处理“六个关系”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 在全国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座谈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指出,质检系统必须加大力度排查整治质量安全风险。朱琳局长在全省质监系统座谈会上也深刻分析了当前质监系统在质量安全和队伍管理中存在的十大风险,提出了八项具体举措,为质监系统防范质量安全风险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当前,我市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安全形势总体上稳定,但是风险依然存在、监管任务依然严峻。作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第一线的基层监管、执法、检验机构,如何贯彻朱琳局长讲话精神,有效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或少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实现一个转变 把工作重心从处置已发生问题向重点监控可能出现的风险转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主动监管、有效监管,要求我们必须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这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条件,是化解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前提。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未雨绸缪,把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从处置已发生问题向重点监控可能出现的风险转变,对于现实存在的各种风险重点监控,有利于早发现、早防范,赢得先机、赢得主动,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健全一个机制 建立并逐步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质量安全风险的防范、排查与治理要取得实效,必须努力构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主体责任要明确,管理内容要明晰,工作流程要规范,管理标准要完备。主体责任明确,就是要着力明确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监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的质量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管理内容明晰,就是明确质量安全风险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三个方面。工作流程规范,就是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要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依法依规开展。管理标准完备,就是要制定一整套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配套文件,使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解决“做了”而“做不到位”的问题。突出两个关键 关键之一:风险排查。风险排查是有效应对质量安全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在对质量风险涉及的领域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摸清应对质量安全风险的企业、产品、设备底数,由此,对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研判,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质量安全风险紧盯不放,直至消除。 关键之二:应急处置。在出现质量安全风险之后,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迅速反应,快、实、准、严地解决问题,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然后查找原因,建立发言人制度,总结应对措施,积极应对媒体和社会各界问询,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和水平。把握三个节点 节点之一:风险发现要及时。这对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良好的工作机制,又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要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依托国家级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发挥技术装备优势和人才优势,确保风险指标能够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做到风险危害评估及时、准确。 节点之二:系统预警要快捷。这对应急救援能力是个考验。要做到系统预警反应快捷有效,就要做到应急救援预案科学、实用,而且要按照要求经常性的组织实战演练,不断修正完善。确保一旦发生区域性或是系统性的质量安全事件发生,预警信息传递快捷、高效,把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节点之三:应急处置要果断。各部门在应对质量安全风险的过程中,既要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分析问题、作出决断时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快速决断,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质量安全风险应急处置效果。妥善处理好6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强化监督管理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关系。在做好为企业发展指导服务的同时,突出行政许可确认和违法行为查处。要改变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做法,进一步落实企业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把质量风险责任落实到企业,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风险把关、防控能力,研究改进管理方法和生产工艺,最大限度消除质量风险因素。 二要处理好加强日常检查与开展专项整治的关系。日常检查是排查风险、发现隐患,专项整治是降低风险、消除隐患。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在注重日常检查的基础上,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的开展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不同领域的专项整治。 三要处理好全面排查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全面排查是基础、不可少,重点监控是强化、更有成效。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质量安全风险依然严峻、监管力量相对滞后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全面排查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是缓解监管人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