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03章 5存货期末计价.ppt

发布:2017-05-09约4.73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复习旧课、课堂提问 1、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是什么?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 3、默写部分 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讲授新课 1、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及含义(重点)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重点、难点) 3、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及期末列报方法(重点、难点) 4、本章练习 导入新课: 企业期末的存货按什么价值反映?什么是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有何不同?为什么要以可变现净值而不是公允价值为标准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 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 ※四、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2、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 3、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材料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4、可变现净值的实质 不是存货的售价(市场价或合同价)。是指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环境下可获得的未来净现金流入,也就是,以存货预计取得的收入为基础,在扣除销售存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进一步加工成本等支出后的余额才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五、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 (一)分类 1、持有存货的目的: (1)持有存货是为了销售; (2)加工后再销售; 2、企业应对直接销售的存货和用于生产的存货分别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 3、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无合同约定→→市场价格 (2)有合同约定 合同数量内 →→合同价 超过合同数量→→市价 多选题: 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无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市场售价为基础 B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C用于出售的无销售合同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答案:ABC)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三种)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价格,其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例题1:2010年12月10日,库存有5件甲产品,账面价值为280万元,估计售价是60万元/件,预计发生销售费用及税金为30万元,则12月31日,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0×5-30=270(万元) 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由于持有该材料等存货的目的是用于生产产成品,而不是出售,该材料等存货的价值将体现在用其生产的产成品上。其 可变现净值=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例题2:某企业持有生产家具的木材,成本为144万元,将木材加工成家具尚需发生加工成本210万元,家具销售时预计售价是360万元,预计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20万元,没有销售合同约定价格,则12月31日木材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 A 110 B 120 C 130 D140 可变现净值=360-210-20=130(万元) (答案:C) 3、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而不是估计售价。 ①销售合同订购数量≥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 可变现净值=合同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或 可变现净值=合同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发生的加工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例题3:2010年9月3日,新世纪公司与希望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约定2011年2月1日新世纪公司按每台62万元的价格向希望公司提供6台甲产品。2010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甲产品的账面价值为280万元,数量为5台,单位成本为56万元。2010年12 月31日,甲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60万元/台,销售5台甲产品预计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0万元,则2010年12月31日,新世纪公司结存的5台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A 250 B 300 C 350 D 280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2×5-10=300(万元) 答案:B ②销售合同订购数量<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 有合同 合同数量内 →→合同价 超过合同数量→→一般市场价格 可变现净值=合同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或 可变现净值=市场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例题4:2010年末某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