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奇妙的桥..doc

发布:2017-05-05约3.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碚区2014年卓越课堂征文大赛 《奇妙的桥》第二课时教学课堂实录 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校 曾达静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1、在自读的过程中学习旁批,了解玻璃桥、纸桥、盐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2、了解文章段落由设问句引出先问后答结构。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作为一位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这篇课文我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段的要求以及学情制定的非常有针对性的课时目标。它是一篇批读文,我们在理解奇妙的桥的特点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学习伙伴的批注给我们带来启发,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桥的特点。其次,中段段的教学是重点,又恰好本篇文章主要段落3、4、5自然段都由设问句引出,然后再介绍桥的特点。最后,因为是说明文,朗读时注意正确流利就行,不必特别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学习批注,了解玻璃桥、纸桥、盐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设计意图:对于本课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任务: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在自读的过程中,学会边读边思考,并用旁批的方式留下思考的痕迹。并在具体的文字理解与感受中学会概括出事物的特点,从而感受到由于造桥材料的独特而建造了奇妙的桥。】 一、欣赏画面,激趣引入(时间:6分钟) 1、出示课件,浏览各式各样的桥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奇妙的桥》 3、回顾课文内容,你们心中还有疑问吗?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学习中,心存疑惑很重要。 生提问。 【设计意图:探究质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会提问,并引导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思维的发展,这就是一种成长。】 曾老师觉得要解决你们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两个办法解决。一个是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一个是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这篇课文我自己完全读懂内容来看,我就是依靠的这两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我也把这两个方法教给学生。】 齐读课文,梳理课文段落。 师:哪些段是重点? 生答:3、4、5自然段。 师:讲了哪几种材料造桥? 生:玻璃、纸、盐。 师:这些材料本身有什么特点? 生:玻璃易碎。 师撕纸,生:纸易烂。 生:食盐遇水易化。 再看看旁边的小朋友批注的什么,读一读。 【设计意图:用玻璃、纸、盐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用这些材料来造桥,这些事物就变得不一般。了解事物本身的特点,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对于理解桥的奇妙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品读赏析,了解特点(时间:15分钟) 1、默读课文三自然段,玻璃桥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抓住关键词句仔细想想,批注在旁边。 生:走在这晶莹透亮的桥上,你似乎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师:你能用词语概括这句写了玻璃桥的什么特点吗? 生:晶莹透亮。 生:美丽。 板书:晶莹透亮、美丽。 师:玻璃桥还有什么特点? 生:坚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载重18吨。 师:18吨到底有多重呢?曾老师昨天仔细算了一下,像我们班这样大的小朋友一般体重25公斤左右,玻璃桥能同时承重360个小朋友。 生惊呼。 【设计意图:18吨这个重量学生很难体会到,因此,我做了一个换算。就是要让学生能比较具体的感知。并且也用列举数据的方法,让学生有一点点感受。】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玻璃桥的这个特点是? 生:坚固。 生:结实。 生:牢实。 教师板书:坚固。 咦,刚才同学们不是说玻璃易碎吗? 生:特制玻璃。 师:孩子们你们能用“既…… 又”这组词把玻璃的两个特点一起说出来吗? 生:玻璃桥既坚固又美丽。 师:你能把玻璃桥的坚固和美丽,同学们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抽读、齐读。 2、作者是怎么把玻璃既坚固又美丽这两个特点写清楚的?我们一起来发现作者写作的奥秘。请生浏览课文,边看边勾,思考。 【设计意图:像这样浅显易懂的文章,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还应把怎么写也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生:一开始写有玻璃桥的是保加利亚。 师:你再把这段的第一、二句读读。这样的句子我们学过,叫什么句? 生:设问句。 师:如果,你们没有读过这篇文章,这样问的话,你一定会回答? 生:玻璃不能造桥。 师:那在段落的开头用设问句的作用是? 生:吸引读者的眼球。 生: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很想看看后面是怎么写玻璃造桥的,造的什么样的桥。 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更突出玻璃桥的奇妙。 师:扫读一下,各个段落,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4、5自然段跟三段是一样的结构。 师:这是一篇说明文,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课文是这样写桥的:这座桥长12米,宽8米,载重18吨。 师:这句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举数据。12、8、18都是数据。 师:这句中用了列举数据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生:我们就知道这座桥到底是比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