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改规划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强化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新增5处城市级医疗中心、3处体育中心,新建、扩建中、小学150余处,规划建设170余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造一个配套完善的和谐城北。 医疗设施中心规划 体育设施规划 四、对金堂的思考 一、金堂同样面临“立城优城” 【立城】:淮口,金堂未来城市副中心,辐射中部城镇区域,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 【优城】:赵镇,全县政治经济中心,县域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服务于县域的综合化职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 二、金堂同样面临以“四态合一”推进“两化互动” 坚持以“四态合一”的指导思想统筹金堂的新型城镇化。 【业态】:丰富城市业态,提升居住、餐饮、商贸、办公、旅游、文化、教育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金融业、区域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城市综合体。 【生态】:扩大水域面积,重点实施具有金堂特色的“一江三河八岸”亲水绿色走廊,加强市政公园建设,增加城市绿地休闲配套。 【文态】:推进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构建全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水系资源,突出金堂水城、桥城特色,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体、餐饮美食、生态宜居、商务会务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文化。 【形态】:通过城市设计等手段,对片区形态进行美化,打造“天府山水田园城市”形态。 二、金堂同样面临以“四态合一”推进“两化互动” 坚持以“产业倍增”的发展目标引领金堂的新型产业化。 围绕建设“丘陵地区城乡统筹示范县”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工业园区和功能片区为主要载体,突出“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汇报完毕,谢谢! * * * * * 成都市中心城“北改”片区 总体规划简介 2012.07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内容 三、规划特色 四、对金堂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产业倍增”兴市战略的实施 一、背景与机遇 “立城优城”兴市战略的实施 北改是实施“优”化中心城区极核的龙头项目。 北改应重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作用,加快传统商圈的改造和市场调迁、货运场站搬迁进程,推动城北片区主营业态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 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实施“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 “交通先行”兴市战略的实施 “北改”片区道路交通缺乏系统,断头路较多,需要贯彻交通先行战略打造畅通城北。 规划范围 西至成灌路及北部商贸城西侧边界; 东至成华大道; 南至府河; 北至香城大道及三河场镇用地范围。 面积 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金牛区84平方公里,成华区55平方公里,新都区73平方公里。 1、规划范围及面积 二、概况 2、现状人口 现状人口约150万人。 “北改”片区范围图 用地现状图 3、用地现状 “北改”片区现状城市建成区85.1平方公里,其中仓储、工业和市场用地比重较大,占34.4%。 二、概况 现状用地统计表 用地类型 用地面积 (平方公里) 比例 (%) 城市建成区 85.1 40.1 其中 居住用地 29.7 34.9 公共设施用地 7.7 9.1 仓储、工业和市场用地 20.8 34.4 其他用地 26.9 31.6 城市待建区 79.6 37.6 其中 建设用地 12.6 15.8 生态用地 67.0 84.2 “198”地区 47.3 22.3 其中 建设用地 7.4 15.6 生态用地 39.9 84.4 合计 212 100.00 二、主要内容 成都市中心城区北部副中心 一、总体定位 北部副中心、国际商贸城、熊猫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区、人北商务中心、成华大道中心 总体定位: 区域中心功能的承载区 核心功能:“一中心、两高地” 国际现代商贸中心 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提档升级,拓展贸易总部、商务会展、电子商务、财经资讯等功能;并逐步引入国际商贸功能。完善区域商业中心和商圈配套,打造“国际现代商贸强区”。 科技研发商务高地 依托西南交大等大学,铁二院、铁路局等“铁”字号企业、华西集团等大型企业,以火车北站、猛追湾、高科北区等为空间载体,集聚发展科技商务产业。 多元文化创意高地 依托生态绿楔(熊猫基地、银杏园、安靖湖)以及昭觉寺、华侨城等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依托东区音乐公园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核心功能 形成“四轴九片、一核八心”的“北改”片区总体结构 三、总体结构 四轴 人民北路城市中轴线 川陕路文化经济轴 成华大道商业商务轴 沙西线娱乐商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