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移到质膜上作抗原受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在游离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B.完整的肽链被膜泡包裹后进入内质网囊腔加工
C.内质网向外与质膜相连直接将抗体移到质膜上
D.将抗体移到质膜上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
2.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动植物细胞中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其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UTR或者CDS序列配对,促进mRNA的降解,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人类有约1/3的基因表达受到miRNA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iRNA、mRNA、tRNA都由DNA转录而来
B.miRNA对靶基因的调控发生在转录后的阶段
C.mi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相应的mRNA的相同
D.细胞核中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3.表是对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类型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父亲
正常
正常
患病
母亲
患病
正常
正常
儿子
全患病
正常50人,患病3人
正常38人患病8人
女儿
全正常
正常49人
正常29人患病6人
A.该调查对家庭采取随机抽样
B.根据第一类家庭调查结果可推测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二类家庭中出现3名患儿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D.第三类家庭中部分母亲为纯合子
4.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由于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时应先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
B.实验1的结果是只有上清液a有放射性,沉淀物b中无放射性
C.如果实验2的混合培养时间太长或太短,则沉淀物d的放射性会降低
D.该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下图表示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酵母菌达到的最大值与起始数量有直接关系
B.ab段酵母菌数量下降可能是营养不足或pH下降导致的
C.若bc段过滤掉培养液中的有害物质并增加营养,酵母菌数量将持续增加
D.cd段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在这个阶段酵母菌不进行繁殖
6.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有关生物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调查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随机取样调查
B.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其作用是使细胞分离
D.用15N标记DNA双链的精原细胞,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占100%
7.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所示。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当分子自由扩散进细胞时,分子越小通透性越高
B.人工膜对CO2的通透性较H2O大,生物膜几乎无差异
C.在检测通透性时,需向体系中加入ATP和ATP水解酶
D.生物膜上有K+、Na+和Cl-通道,且他们的通透性不同
8.(10分)关于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减半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对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含
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2倍
二、非选择题
9.(10分)经过多年生态修复的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度、野生动物种类显著增加,成为了生态库布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沙漠治理往往种植胡杨、沙柳、梭梭树等多种生物以便形成复杂的____________进而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为适应缺水环境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可以调整植树造林中种群的空间配置格局为____________。库布齐从沙漠变成沙漠湿地、草原、森林,群落的这种依次取代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2)库布齐沙漠变成绿洲,不仅固定了风沙、涵养了水源,而且促进了碳循环从________到植物和动物的路线。野生动物种类的增加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同时每种野生生物作为独一无二的基因库也反映了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