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船舶管子零件设计规范(外高桥标准).doc

发布:2016-04-06约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船舶管子零件设计规范 插图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准则 2 5 设计内容 3 6 设计程序 6 7 设计方法 7 8 设计验证要求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弯模尺寸、弯管尺寸标准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管件加工代码的说明 9 B.1 加工代码的作用 10 B.2 管件加工代码的组成 10 图1 标准直角弯管管件尺寸 4 图2 典型管件 5 图B.1 中径成组加工单元布置原理图 11 表1 标准直角弯管件尺寸 4 表2 首段、尾段长度表 5 表3 管件族分类 7 表A.1 弯模半径 8 表A.2 弯管尺寸标准 8 表B.1 材料和口径 9 表B.2 工艺流程代码表 10 表B.3 管种 11 表B.4 试验要求 11 表B.5 表面处理和涂装 12 ? 前 言 ? 本规范是根据本公司造船管理模式的规划要求、针对新建管子加工车间引进美国JESSE工程公司管子生产线及弯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应用成组技术制造原理即管件族制造法,并结合本公司生产设计的实际情况而编制的。 本规范编写的前期,管子生产线课题组曾对部份内容作过多次研讨,提出初步建议。本规范是在前期研讨的基础上,经整理、补充后修订的。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设计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部门:生产运行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章祖歧 标检:徐玉珍 审核:杜剑锋 本规范由总工程师 南大庆 批准。 ?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子零件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和设计验证项目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应用成组技术制造原理加工的船舶管子零件。对于不应用成组技术原理加工的管子零件,也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成组技术 按相似性原则分类归组后的每类事物,可以相同方法处理而得到良好的效果。这种分类和处理技术也可应用于船舶管子零件的加工,即以相同的工艺方法加工同一类管子零件,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 2.2 管子零件族 应用成组技术分类原则划分全船所有的管子零件,即可划分为10种类型的管件。每种类型的管件被统称为一个管子零件族,或简称为一个管件族。 2.3 管件族制造法 应用成组技术分类原则划分管件族,对每一族分别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艺,按分道生产的原则实施系统的生产管理,这种加工管理方法被称为管件族制造法。 2.4 分道生产任务 按各个管件族加工特征而设定的相应加工流程,形成一定的生产节奏,在特定的生产周期内所承担的全部加工任务,被称为分道生产任务。 2.5 先焊后弯工艺 指先装焊法兰后弯管子的管件加工工艺方法。 3 设计依据 3.1 管子零件设计依据是:管件生产线及弯管机等相关加工设备的功能、特征和主要技术参数,最大限度地使管件设计适应引进的加工设备的相关要求。具体是: 3.1.1 管件加工长度及其定长切割的规定。 3.1.2 管件弯曲的弯模半径规定。 3.1.3 弯管机的抓模及压模长度规定。 3.1.4 弯角的首段和尾段长度,立体弯管的首段长度规定。 3.2 管子零件设计,应根据管子材料、通径大小、工艺特征及加工要求等来确定其加工流程,以制定相应的加工单元生产任务和各个工艺流程分道生产任务。 3.3 管子零件设计信息的提供,应根据管件加工管理系统需求及相关要素的规定,它们是: 3.3.1 管件族的划分原则及各管件族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 3.3.2 分道生产流程的管理原则。 3.3.3 大、中、小管线划分及其工艺方法。 3.3.4 先焊后弯工艺的施工要领。 4 设计准则 4.1 管段划分及管件设计,应完全满足管件加工和安装所规定的工艺要求、管系设计的技术条件。单元组装的管子,还应详细考虑组装和吊运的相关要求。 4.2 管子零件设计,要符合管件形状和结构简单的原则,长度适宜,加工方便,为实现高效生产创造条件。 4.3 管件的设计长度,一般为0.15米~9米之间,具体应取决于管系的特征、管件的类型及安装区域的实际情况。一般规定如下: 4.3.1 机舱区域的管件,其长度可取2米~4米之间,且注意分段划分的界面,以不超出分段端边为宜。 4.3.2 DN≤65)最长为9米,中管(DN80~DN200)最长为9米,大管(DN≥250)最长为12米。 4.3.3 1.5米~2米。 4.3.4 6米之内。形状复杂的管件,其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米。 4.3.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