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接口方(降压变电所修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供电系统与相关系统设计接口实施细则
一、供电系统与相关系统设计接口界面
1.1供电专业与主变电所设计接口界面
设计分界点:主变电所35kV开关柜馈出线电缆头连接点。
本系统设计责任:负责主变电所至地铁各变电所的35kV电力电缆和光纤设计。
主变电所设计方负责:主变电所内所有设计。
1.2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含降压变电所)与相关专业设计接口界面
1.2.1 与车站/车辆段动力照明设计接口界面
设计分界点:0.4kV低压开关柜低压侧出线端子。
负责变电所内动力变压器、低压开关柜设备布置﹑预留孔洞设计配合、变压器容量统计及复核。
1.2.2 与建筑、结构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本系统设计责任:负责提出牵引牵引变电所房屋面积要求及设备平面布置图、牵引变电所房屋开孔要求,设备荷载,开门、开窗、与变电所有关的电缆井要求,设备用房、辅助用房层高要求,设备运输通道要求,电缆敷设通道要求,设备结构层预埋件资料。
建筑、结构设计方负责提供:各车站、控制中心、车辆段平、立、剖面图(含牵引变电所部分),设备吊装孔位置图(含牵引变电所部分),设备运输通道资料(含牵引变电所部分),电缆竖井位置及尺寸资料,电缆敷设通道位置及尺寸图。
1.3 接触网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1.3.1与建筑、结构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接触网专业向建筑专业提供在建筑物内悬挂点的位置及荷载要求,在有预埋件处所提供预埋件的位置、荷载、预埋件的安装尺寸、误差要求。
建筑、结构专业对接触网专业提出的预埋要求和方案确认后进行设计。
1.3.2 与线路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线路专业向接触网专业提供线路平面、纵断面、线间距、线路里程等资料。
1.3.3 与车站、隧道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接触网专业提供隔离开关的位置及预留断面尺寸要求。
车站、隧道专业根据接触网专业的要求进行设计。
1.3.4 与信号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接触网专业向信号专业提供接触网负回流点及均流线的位置,负责上行钢轨至下行钢轨的均流电缆设计,并提供焊接点载流量要求。
信号专业向接触网专业提供信号机位置和视域要求,电缆与钢轨的焊接由信号施工单位承担。
1.3.5 与车辆段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设计分界点:在车辆段静调库内的牵引电源柜电源电缆引入端。
本系统设计责任:负责车辆段内本系统专用电缆沟、廊道设计;并向车辆段专业提供公用电缆沟、廊道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负责由车辆段牵引变电所至静调库配电柜之间的连接电缆设计。
接触网专业提供车库内的接触网预埋件位置、尺寸、荷载和误差要求。
车辆段专业对接触网专业提出的资料进行审核并进行预埋件的设计。
车辆段设计方负责库内牵引电源柜的选型及安装等;负责提供车辆段场坪平面图、静调库设备平面布置图及电缆敷设,静调库平、立、剖面图及电缆敷设路径要求,库内牵引电源柜容量、位置及进线电缆端子要求等相关资料。
1.4 电力监控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1.4.1 与通信专业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设计分界点:各车站及车辆段通信设备房MDF配线架上。
本系统设计责任:时钟同步对时分辨率及精度要求,提出通信设施(电话)、通道要求。
通信专业根据电力监控系统对通信设施要求,设置调度电话、自动电话、直通电话等。提供GPS时钟对时信号的提出对时接口方式、接口标准要求。
1.4.2 与主变电站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设计分界点:所有硬线连接在控制信号盘端子排、下位监控单元(各开关柜内)端子排。
本系统设计责任:提供主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图,提供控制信号盘及当地监控台尺寸、安装要求、电源要求等,提供间隔层通信处理器及其安装、电源要求,提出对各保护、测控设备统一的接口、通信规约要求,提出相应测量、监视、控制输入/输出要求。
主变电站设计责任:负责向电力监控提供主接线图和运行方式、所内控制/监视/测量范围,保护配置等。负责间隔层通信处理器的安装及其电缆线的接入并将柜内通信线引入间隔层通信处理器。
1.4.3 与地方电力调度系统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设计分界点:在110kV主站控制信号盘远程端子外线侧。
本系统设计责任:向地方电力调度系统提出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提供供电设施(主变电站)分布情况,提供远程通信口及接线端子,提供设备通信接口。
地方电力调度系统设计责任:提供主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通信口至地调的通信通道。提供接口标准、通信协议要求、监视对象等。
1.4.4 与综合监控系统之间设计接口界面
设计分界点:在车站/车辆段综合监控设备房交换机配线架上。
本系统设计责任:提供电力监控系统调度端的功能要求,提供供电系统图、主接线图及运行方式,提供三遥对象表、程控要求。
综合监控系统设计责任:在车站向SCADA光电转换设备提供电源并负责安装。
1.5 杂散电流防护及综合接地专业与相关专业设计接口界面
1.5.1 与轨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