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创新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休闲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创新的研究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西方竞技体育冲击下的发展值得担忧和思考。文章从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求、休闲体育的衍生、民族传统体育与休闲体育的共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中将得以新生,并提出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拓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旅游市场、开展农村休闲体育活动等应对措施,以达到对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的持续创新发展。
关键词:休闲 民族传统体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5―0096―03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精神生活贫乏。人们在追寻精神需求时,在休闲活动中得到满足。休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1 大众生活休闲化
1.1 休闲价值观念改变
如今,我国大众休闲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兴趣爱好。主要包括运用体力或智力参与休闲活动,追求体现专业活动与玩乐的统一。二是精神自由的追求。主要是闲暇时间,追求休闲时光带来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三是利益价值的实现。主要包括休闲生活所传递的历史、社会、文化价值。[1]
1.2 休闲的内容丰富
在城镇,人们在闲暇时以文化享受为出发点,以身心放松和消遣娱乐为目标,选择娱乐、运动等方式,体验和实践着个性化的行为方式,追求快乐、健康、全面的实现自我价值。休闲的内容逐渐丰富,旅游、时尚运动、美容、观赏、KTV、垂钓、品茶、温泉、远足等呈多元化发展趋势[1]。
1.3 休闲消费提升
我国大众的休闲消费与我国经济发展、休闲时间和休闲内容紧密联系。目前,“全国人均GDP达到 800美元以上[2],人们可支配的财富大大增加。由于我国的法定假日约114天,1/3 时间是在休闲中度过,故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
2 休闲时代孕育着休闲体育的衍生
2.1 从生产到生活
在体力主导生产力的年代,生产者可以生产更多的物质财富。20世纪末,人类从依赖体力的劳动方式走向依靠知识信息获取效益的经济模式,身体活动在整体上突然剥离了生产劳动领域,导致“肌肉饥渴”。进入后工业社会,面向休闲时代,体力不再直接作用于生产,不得不在生活的闲暇里迅速增加身体活动量,健康生活中的体育地位则大大提升,从促进生产到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体育成为休闲时代重要任务。
2.2 从群体到个体
21世纪中国体育发生重大变革:从政治需要转向个体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竞技运动的发展强大[4]。从全力投入竞技运动到普遍关注个体健康,标志着体育需求的改变,体育作?槿巳讼碛械钠降热ㄒ妫?将成为个体的终身需求。2.3 从工具到玩具
工具是完成工作的器物,玩具是得到快乐的载体。如今的中国体育,正在发生着社会功能的转移。体育不再仅为“专政”服务,而转向维护人民安康。“玩具”作用的提升,突出其了人们精神文化的渴求。无论乡村游还是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玩”的特征。体育与休闲结合,成为健康生活的“玩具”,体现出了体育的真正魅力。
2.4 顺应转变
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不得不进行体育职能转变。第一,各级政府应注重竞赛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利益和作用,把竞技运动看成是给人们带来欢乐的载体。第二,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培养休闲体育教育,把体育运动融入青少年的终身健康生活中。第三,注重体育活动中的游戏因素,用趣味性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这也是提高全民健身的重要路径。
3 民族传统体育与休闲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健身、养生、竞技和娱乐等功效。在这个休闲方式多元化的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将如何成为人们依赖的休闲项目,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关键。
3.1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休闲”本质特征
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少数民族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源于“劳动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休闲性的概括性描述[5]。人们参与活动的同时,既能抵御外敌,还能调节生活、休闲娱乐。如广西瑶族和苗族的打泥脚;壮族的打陀螺、打铜钱、跳桌、咬水桶;瑶族的掷石头、跳铜铃、打猴鼓;侗族的弹毽、蛇舞;苗族的鸡毛毽、跳脚会等都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
3.2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强身养心的功效
当前人们在享受高度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社会压力过大、空虚以及各种身体、精神疾病的煎熬,人们对强身健体、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