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分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行业概念、分类及特点(1)行业概念及分类?电子信息制造业泛指包括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通信产品、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电子专用设备和应用电子产品等在内、以产品制造为特征的新兴行业。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等8个子行业。图表1:电子信息制造业分类行业及代码子行业及代码行业描述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1通信设备制造包括通信传输设备制造,通信交换设备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其他通信设备制造。402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指雷达整机及雷达配套产品的制造。403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制造,应用电视设备及其他广播电视设备制造。404电子计算机制造包括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405电子器件制造包括电子真空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406电子元件制造包括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印制电路板制造。407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包括家用影视设备制造,家用音响设备制造。409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指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未列明的电子设备的制造。(2)行业特征①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和风险并存。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创新密切相关。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投入大、成功率不高,也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②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除了部分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外,大多数信息产业企业都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如计算机芯片生产中,70%以上是固定成本。因此,电子信息产品的扩大化生产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不断摊薄。成熟的电子信息产品在经历了生产初期的垄断利润空间后,其价格有着急速下降趋势,利润空间反而随着生产扩大逐渐缩小。电子信息产品的这种显著特征迫使电子信息产业必须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以追求超额垄断利润。③研制开发投资高,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低。电子信息制造业是研究开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大多数电子信息产品在研制开发阶段投资都很高,而真正到生产制造阶段时投资则相对较低。④用户成本锁定。电子信息产品具有很强的用户成本锁定效应,即用户一旦使用上某种电子信息产品之后,如果要更新原有的产品,就会遇到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高更新转移成本带来用户锁定,从而有利于供应商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⑤对标准的高度依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标准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定意义上讲,谁控制了标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⑥高渗透性。电子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很高的渗透性。例如,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生产、控制等领域内被充分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分析、计算机集成系统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造船、建筑、轻工、纺织等产业领域。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现状及趋势我国是全球电子及通讯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手机、彩电的第一生产大国;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手机的用户数量和互联网用户数量双双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63945亿元,较2005年翻了一番,五年间年均增速超过15%;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均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图表2: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一五”规模指标增长情况表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销售收入(亿元)310106394515.6利润(亿元)1358282515.8出口额(亿美元)2682591217.1从业人员(万人)5518809.8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如下发展特征:①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占彩电和计算机比重均已超过75%,多条集成电路12英寸线、首条六代液晶面板线建成投产。大型整机企业向服务领域延伸,着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应用。②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中西部发展速度快。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创造了全行业1/4的销售收入、1/3以上的利润和1/2以上的税收,出现了华为、联想、海尔等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十一五”期间,中西部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③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十一五”期间,国产平板电视面板空白得到填补。2010年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万件,稳居各行业之首。④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明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和福厦沿海四大产业集聚区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