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年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doc

发布:2017-05-25约1.78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思维与创新思维   一、名词解释   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和智慧的一种表现形式。   3、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越,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二、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   2、思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   3、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将思维分为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4、根据思维的封闭或开放的标准可以将思维分为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5、根据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6、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7、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   8、创新思维的超越是无止境的,创新思维中的异质增加过程也是无止境的。   9、创新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灵魂。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思维的定义?   (1)思维是人类的机能(2)思维是人脑认知的高级阶段(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思维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特征是什么?   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内隐性   功能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3、简述中外古代思维的发展   古希腊文明的代表   (1)苏格拉底对思考的重视   (2)柏拉图对理性的认识   (3)亚里士多德对思维研究的贡献   中国古代思维创造的代表   (1)老子对思维的认识(2)孔子对思考的重视(3)墨子的“辨学”思考   4、简述中世纪思维的发展?   (1)中世纪西方思维的发展:阿奎那得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2)中世纪中国得思维特点:魏晋新道家的悟理、禅宗的顿悟、宋代的理学(集大成者是宋代理学家朱熹)   5、简述近代思维的发展?   西方的三大学说皆源于德国:康德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黑格尔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6、简述现代思维的作用?   (1)基因理论和克隆技术使得生物体可以像照片那样复制   (2)人类关于社会的金融传新观念,改变了人的生产和消费习惯   (3)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交融渗透,新观念、新发展、新发明层出不穷   (4)思维在现代社会,和任何其他时代相比,更具有重要性   7、思维研究经过哪些发展?   笛卡儿以前的思想家,对思维的反思仅仅只是没有实证的猜测,笛卡儿之后,思维越来越引起不同时代人的关注,逐渐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   (1)思维作为哲学的一部分   (2)思维作为心理研究的一部分   (3)从一般思维到创新思维的研究   8、常见的思维基本类型有哪些?   (1)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2)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4)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9、创新的表现方法有哪些?   (1)新产品和新服务   (2)老产品的新用途   (3)新的研究方法   (4)新观念和新理论   (5)纯粹的思维结晶   10、怎样理解创新的基本含义?   (1)是一种超越   (2)是一种独创力   (3)是一种扩张力   (4)是一种智慧力   11、创新的主要特征?   (1)智能性(2)社会性(3)团队性   12、创新的类型有哪些?   (1)按照领域分类:科技创新、社会创新、人文创新   (2)按照主体分类:个体创新、团队创新   13、创新思维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越,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1)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越   (2)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14、创新思维有哪些特征?   (1)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   (2)创新思维的超越是无止境的,创新思维中的异质增加过程也是无止境的   15、怎样理解创新的两个超越?   (1)自身超越:超越思维的惯性、超越思维的惰性   (2)境界超越:前提超越、逻辑超越、关系超越   16、创新思维在公关实践中有何作用?   (1)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   (2)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   (3)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第二章 创新思维的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知识: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2、思维主体知识结构:是指思维主体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和组合方式。   3、最佳优化知识结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