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中学物理课程整合存在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及中学物理课程整合存在问题摘要: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是每位物理老师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何进行二者的整合,整合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都是值得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目前在鹤岗市第三中学担当高三物理组组长,并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现代教育技术硕士学位,有幸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成为两门学科的研究人员,下面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指导斧正。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物理;问题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这种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为特征,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始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的问题,我亲身感受了信息
技术在教学中的精彩应用,同时也注意到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
还存在一些误区,在此奉上一点心得,与诸位同仁共同商榷。
一、日常的、可实施的才是最好的
本人参加了多次省、市公开课,并出讲了黑龙江省省级优质
课,龙东十五校展示课,及佳木斯市、鹤岗市、伊春市观摩课,在讲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短片引课,动画实验导课,教师演示实验屏幕实物投影,播放同学们自己录制的DV短片,通过网络即时查询有用信息,信息技术应用起到了画龙点睛、妙笔生花的作用。
缺陷:我认为绝大多数在公开课上出色运用信息技术的老师
都不敢保证这就是他们日常的教学状态,不敢承诺每位学生每节
课都听的如此精彩,并且目前多数网络上的信息技术资源质量较
差,寻找较为困难,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系统构建。
建议:(1)人教版、科教版、鲁教版等教科书出版部门,能否在出版课本的时候,同一节课配套多个实验动画、短片等优质的硬件软件资源。(2)以省、市、学校为单位建立信息技术云资源,在一个学校可以让一个老师来负责一个部分,达到优秀资源共享,我认为日常的、可实施的才是最好的,这样才能让每个坐在教室的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
二、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物理课堂信息化的保证
目前,物理教师及其他各科教师对物理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还远远不够,传统教学还难以改变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老师并不
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很多老师在讲公开课之前还停留在要让
计算机老师代做课件的程度,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
整合进程,使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上只是个空中楼阁。
缺陷: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新课
程改革及其高效课堂的推广。
建议:省市级教育教学学院、学校及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师要给予物理教师必要的信息技术的培训,这种培训既可以是主讲
教师巡回在各校培训,也可以是固定地点的培训,还可以进行网络视频培训,并定期组织信息技术的竞赛,形成一种重视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比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如果有一门学科是需要新课程改革中所有教师学习并且精通的,那就是信息技术。
三、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1.不可以用课件模拟实验替代真实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推进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绝不能抛开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基本清晰,不需要也不能用“虚拟实验”代替,如“弹簧振子的分析”“电磁感应”等实验;另外一些实验现象不够清晰,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动态模拟补充。但在“补充”之前必须先做实验。如“波的叠加”“波的干涉”等实验即属此类;还有些是受条件所限,中学阶段无法做的实验,只能用计算机科学模拟和视频资源来支持教与学,如“气体分子运动”“α粒子的散射”等。在这些实验里,计算机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形象性的特长,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轻松突破难点。
2.不要将有些示范课上成课件“表演课”或“呈现课”
将投影屏幕当作黑板,以点鼠标替代板书,虽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却无暇顾及学生掌握情况。有的评优课不是比课堂效果,而是比课件制作效果。事实上,过于华丽的课件(动画、图片、音乐堆砌过多),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只有恰如其分地运用课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老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
就算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实际上,随着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教师应成为一名“导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使用各种手段获取和处理信息,而非被动
地接受教师用电脑灌输的信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逐步把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作为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纳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难点,达到教学所要求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相整合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更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