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
【摘要】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高镇、村级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水利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明显增强。该文件将水利提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为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村水利的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它使农村水利从工程水利开始向资源水利、由工程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标志着我国农村水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不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存在着洪灾的危险。
1.2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11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1.4 新建工程难度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
并且现有工程设施尚未全部配套,如有的灌区缺乏田间工程,有的有灌无排,有的设施已经老化,加上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工程效益还未充分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是因为许多农村的资金有限,并且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水利工程又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形成了阻碍,阻碍了小型水利工程在农村的发展。
2促进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建议
2.1 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进一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加强管理,提高工程效益。增加农业投入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逐步扩大灌溉面积,以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