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的生态经济作用-世界林业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3 卷 第 3 期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V o l. 13 N o. 3
2000 年 6 月 W o r ld Fo re st ry R e search J un. 2000
封山育林的生态经济作用
王永安
( 国家林业局中南规划院, 长沙 4 100 14)
摘要 从生态系统和森林关系出发论述封山育林能形成混交林, 顺应植物群落
正向演替, 充分利用光能提高生物产量, 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养分, 提高生长量, 形
成多资源群体的生态功能、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封山育林 生态功能 环境效应 经济效益
1 意义和条件
建设优良生态环境, 不仅是环境建设的需要, 也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经济建设、投资环
境的需要, 文明建设的需要, 还是治山、治水的需要。
森林植被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而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建设植被最快、最省钱、省工
的办法, 其效果是森林结构最好, 森林生态功能最大, 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在南方已实现
( )
全面绿化的省 区 中, 有 50% 以上的森林植被是通过封山育林恢复的。
在连续几年长江水患之后, 总结治水经验, 特别提出治水要“综合治理, 标本兼治”的
战略, 中央提出的治水 32 字方针中, 首先就是“封山植树、退耕还林”, 可见在我国, 封山育
林是恢复森林植被, 建设优良生态环境的首选方法。
封山育林就是以封禁为手段, 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植物群落 自然演替规律, 使疏
林、灌木林、散生木林、荒山等林业用地自然成林。封山育林要取得快而好的成效, 必须具
备下列条件之一: 有母树均匀分布, 有萌芽萌蘖的伐根, 有生长好的幼苗, 可飞播或飞籽下
种的宜林荒山等, 即封山育林的自然条件。还有社会条件, 就是多在人少、交通不便的地方
实施, 如 日本山区 90% 经封山育林成功后加以抚管, 俄罗斯远东林区, 我国东北大、小兴
安岭, 北欧的挪威、瑞典、芬兰等国原始林采伐后人工处理林地后, 封山育林、保留母树、保
护幼苗周而复始, 就是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杉木萌芽也成林, 马尾松大部分是飞籽成林, 四
川凉山百万亩飞播后封山现已成中龄林; 实质上, 原始林区封山后又成原树种, 也有个先
有蛋或先有鸡的问题。
2 生态系统和森林
生态系统(E co sy stem ) 原是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唐斯莱(T an sley) 在 1935 年发表“植物
与环境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这一理论时提出来的。1942 年, 美国耶鲁
大学的林德曼(L in dem an R L ) 发表了“生态学的营养动态”的论文, 揭示了植物与环境间
收稿 日期: 1999- 04- 12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第 13 卷
20
能量、营养流动过程。前苏联林学家苏卡切夫( ) 也发表了“植物群落学的概念与发
Сукачев
展”的论文, 把生态学的概念建立在生物地理群落的基础上。到了20 世纪 50 年代, 生态学
突起发展, 又扩大到非生物地理景观上来, 认为: 在 自然界, 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 自然整
体。其中有有生命的有机体, 它包括自养有机体, 如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自养体系如
绿色植物。还有异养有机体, 如动物、细菌等。还有非生物环境, 如气候、土地、水、光、热。
他们之间不停地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 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自然
[ 1 ]
整体, 这个自然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在 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就叫自然生态系统, 如自然形
成的天然森林、草原等。人工控制形成的就叫人工生态系统, 如人工森林, 一个城市的结构
等。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而绿色植物又是生物群落的主体, 没有绿色植物的光合
作用, 生态系统中就没有能量和营养, 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物质的转移、合成、循环、
还原就会停滞。
在 自然界, 物质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