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菌药的不良反应防治;Ⅰ.抗菌药不良反应概述一. 抗菌药常见不良反应分类;二. 抗菌药常见不良反应分类比较;Ⅱ. 抗菌药常见A型ADR的防治(一)概述;2.继发反应;(二) 氨基糖苷的耳肾毒性;二、氨基糖苷类肾毒性;三. 优化给药方案,降低耳肾毒性;四、加强监测,预防耳肾毒性的发生;(三)氟喹诺酮类和?-内酰胺类的中枢反应;11;优化喹诺酮的给药方案;二、碳青霉烯类; ;(四)异烟肼的神经系统反应;(五)异烟肼引发的肝损伤;(Ⅱ相代谢); 对氨基水杨酸钠与异烟肼同服,由于两者都是乙酰化酶的底物,前者能减少后者的乙酰化,增加其血药浓度,特别是对快乙酰化患者更为有利,临床需要时可采用帕斯烟肼(异烟肼与对氨基水杨酸盐)。其中,PAS含量太低,每日需8—12g/天。
吡嗪酰胺是异烟肼的类似物,两者间存在相似的分子结构,所以两者间可能具有共同的肝损伤机理。;(六)β-内酰胺类的血液不良反应;谷氨酰胺残基;R;1、;经胆汁消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拉他头孢 Latamoxef;头孢孟多;3、拉氧头孢和氟氧头孢的差别;3-硫甲基四氮唑(NMTT)水解成甲基四氮唑硫醇,以硫酮重排形成戒酒硫分子中的
结构相似,所以产生乙醛中毒症状。亦称“二硫仑样”反应。;N;乙醇;N;(八) 抗菌药的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各种表现;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0%和20%,两者抗菌活性比为6:1,主要在肝代谢,t1/2分别为3h和5h。
克林霉素静脉滴注600mg,胆汁浓度约为50μg/ml,相当于血浓度的3倍,口服克林霉素粪中浓度2~200μg/g。;;(1)处理克林霉素所致的假膜性肠炎,轻症可单独停药,中、重度患者,需补充水、电解质;
(2)必要时口服甲硝唑500mg,一日3-4次,疗程1-2周,如复发可再服用甲硝唑,在无效时改用万古霉素口服125~500mg,每6小时一次,疗程5-10天。万古霉素作为二线用药,是为了防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产生。;(3)发生腹泻后,应避免使用抗腹泻药,以免加重病情的发展。避免用抗蠕动止泻药如阿片类和洛哌丁胺等,和避免应用吸附性止泻药如蒙脱石或含白陶土止泻药等。;Ⅲ、抗菌药常见的B型不良反应;;一、 β-内酰胺过敏性休克机理;二、青霉素过敏原;42;3、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侧链;抗原决定簇的主要(大抗原决定簇)和次要(小抗原决定簇)两种分类,主要指结合物的量方面的差异,在生理条件下,前者与蛋白质结合占95%,而后者仅占5%。;主要和次要抗原决定簇IgE抗体,都与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有关。研究表明,93.3%的过敏性休克与次要抗原决定簇相关,80%的荨麻疹与主要抗原决定簇有关。;青霉噻唑主要决定簇;三、特异性抗体的不均一性;49;四、预测青霉素过敏休克的复杂性;五、青霉素过敏休克的预防;六、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理;七、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2.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因素是缓解呼吸道阻塞和循环衰竭,首选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在肌肉注射肾上腺素之后,再用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然后再用氢化可的松等。;;4.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mg)或甲泼尼松(60~120mg)。
虽然肾上腺皮质激素需要在6~12小时后才起效,但病情严重肌注或缓慢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是必要的。 ;;58;(二)其他β-内酰胺过敏休克的预测;一、头孢菌素的抗原决定簇;61;62;63;64;二、酶抑制剂的过敏休克反应;66;三、口服青霉素等的过敏反应;(三)药典须知中关于β-内酰胺过敏的建议
一、青霉素类
1、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对任何青霉素类过敏的患者禁用本品
2、用药前需作皮试,皮试阳性禁用本品;二、头孢菌素类
1、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对本品或其它头孢菌素过敏患者以及有青霉素过敏休克史者禁用
2、青霉素过敏者需在严密观察下慎用本品;三、碳青霉烯类
1、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对本品或本品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本品。
2、有β-内酰胺类药物的过敏史,如过敏反应不属过敏性休克,而患者又有明确指征需用本品时,则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四、含酶抑制剂的复方青霉素
1、用药前须询问过敏史,禁用于对本品和复方中任一药物过敏者
2、用药前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
;五、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
1、禁用于对本品任何组分或其它头孢菌素过敏患者以及有青霉素过敏休克史的患者
2、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有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有指征应用本品,密切观察下慎用。;六、单环菌素
1、对本品或其它单酰胺菌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本品。
2、氨曲南与青霉素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