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岩层褶皱》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厚度的测定 一些岩层虽然出露地表,但受出露条件的限制,不易直接测量其真厚度,要根据已知数据,计算求得。 1)根据实测剖面求岩层厚度 已知条件(实测剖面得到):剖面方向、坡角、岩层产状、出露宽度。 (1)地形平坦:h=l×sinα (2)剖面线垂直岩层走向,坡向与倾向相反:h=l×sin(α+β) 地形平坦 坡向与倾向相反 (3)剖面线垂直岩层走向,坡向与倾向一致,αβ: h=l×sin(β-α) (4)剖面线垂直岩层走向,坡向与倾向一致,αβ: h=l×sin(α-β) (5)地形直立,地层倾斜:h=l×cosα 坡向与倾向一致,αβ 坡向与倾向一致,αβ 2)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厚度 在地形地质图上,根据岩层面的露头线与同一地形等高线的两 个交点,做出岩层顶面的走向线,延长该走向线与岩层底面相交, 该直线也是岩层底面上的一条走向线的水平投影,求出重合的两 条走向线的高程差,既为岩层的铅垂厚度。 下图为地形地质图,AB为岩层顶面上100m走向线,CD为底面 上50m走向线,岩层的铅垂厚度hg=100-50=50m。 3、岩层的埋藏深度 岩层顶面距地面的铅垂距离—埋藏深度。 右图为单斜岩层区的地形地质图, 根据煤层露头及产状,求A点煤层 的埋藏深度? AC=A点的标高—E点的标高+EF×tgα 第二节 褶皱构造 一、概念: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但仍保持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褶曲。 向上弯曲—背斜,向下弯曲—向斜。 背斜核心的岩层较老,外围的岩层较 新。向斜核心的岩层较新,外围的岩 层较老。 二、褶曲要素 褶曲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为了研究它的空间形态,通常把它的 各个组成部分及决定其形态特征的几何要素分别给予命名,并统称 为褶曲要素。常用的褶曲要素有: 1、核:褶曲最中心部分的岩层。 2、翼部:褶曲核部两侧出露的岩层。 3、轴面:是一个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 轴面可以直立、倾斜或水平,可以是平面或曲面。 4、轴及轴迹: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褶曲轴。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轴迹。地形起伏不大时,轴与轴迹近于重合。 5、枢纽:褶曲岩层在横剖面内的最大弯曲点—枢纽点。同一岩层面上枢纽点的连线—枢纽。 6、转折端:褶曲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既两翼岩层的汇合部分。常用的转折端有圆滑状、尖棱状及平缓状三种。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1、横剖面形态分类 1)根据轴面产状分类 (1)直立褶曲:又叫对称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 (2)倾斜褶曲:又叫 斜歪褶曲、不对称褶曲。 (3)倒转褶曲:轴面 倾斜,两翼岩层倾向一 致,倾角不等,一翼地 层顺序正常,另一翼地 层顺序倒转。 a直立褶曲;b倾斜褶曲;c倒转褶曲 d平卧褶曲;e翻卷褶曲 (4)平卧褶曲:两翼地层及轴面都近于水平,一翼地层顺序正常,另一翼地层顺序倒转。 (5)翻卷褶曲:轴面翻卷向下弯曲,为平卧褶曲进一步复杂化的产物。 2)根据转折端产状及两翼特点分类: (1)箱形褶曲:转折端平直,两翼陡峭,在两翼转折端处呈膝状弯曲,背斜形态类似箱形,向斜形态类似屉形。 (2)扇形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地层呈“S”形弯曲,中段倒转,背斜两翼向轴面倾斜,向斜两翼轴面背周倾斜,转折端圆滑。 (3)等斜褶曲:两翼与轴面平行,轴面倾斜,一翼倒转。 (4)挠曲:缓倾斜岩层中,某段岩层突然变陡,形成一种膝状弯曲。 (5)构造阶:倾斜岩层中,某段突然变缓, 2、根据枢纽在纵向上的起伏分类: (1)水平褶曲:枢纽是水平的,褶曲在水平面上长距离延伸。 (2)倾伏褶曲:枢纽是倾伏的,褶曲向一个方向倾伏,以至消失。 (3)双倾伏褶曲:枢纽向两个方向倾伏,以至消失。 3、根据褶曲的长宽比分类: 长宽比—同一平面内,同一露头线所构成的褶曲的长宽比。 (1)线形褶曲:褶曲在平面内延伸很远,其长度远远超过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