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隧道施工技术的总结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爆地层的隧道施工技术
李东升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班
【摘 要】:岩爆是储存于围岩中得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产生脆性变形破坏,造成开挖空间周围分布岩石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的一种动态力学现象。岩爆在世界范围内施工中都有发生,岩爆主要分为轻度岩爆、中等岩爆、强烈岩爆、剧烈岩爆。在现代隧道施工过程中我们面对岩爆地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主要就隧道施工阶段讲述岩爆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一下几种方法:强化围岩应力、弱化围岩应力、分类型治理等。
【关键词】:岩爆 治理方法 施工过程 预测预报
隧道内岩爆的特点
熟悉了岩爆的特点有助于从根本上深入了解岩爆治理的原理。
(一)岩爆在发生前没有明显的征兆:有时候虽然已经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候应声而下,有时不坠下,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一)岩爆岩块儿不规则:岩爆时弹射出的石块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三)岩爆主要发生在埋深较大,所处岩层形状单一,弹性模量较高,能储存一定的应变能量。
(四) 岩爆是由于人工开挖诱导产生的,与开挖的方式和隧道内支护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五) 岩爆多在发生在新工作面附近,一般发生在爆破两三个小时后,已发生在顶部或者拱腰部位。
二. 岩爆产生的条件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岩爆的产生条件,可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
(二)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者仅有引裂隙,属于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
(三)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班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载裂隙带,埋藏深度大于200m。
(四)无地下水,岩体干燥
(五)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六)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三 施工阶段的岩爆治理
了解了岩爆发生的特点和产生条件,我们从施工阶段的各个方面来了解治理岩爆有哪些措施。
爆破方法方面
1.调整钻爆设计,采用短进尺、弱爆破,降低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可以降低岩爆的发生频率,改其为浅孔爆破,缩短循环进尺,减少一次用药量,拱部采用小药卷光面爆破措施,拉大不同部位炮眼的雷管段位间隔,从而延长爆破时间,减少围岩的爆破扰动,减少爆破动应力的叠加,控制爆发裂隙的形成,避免由于爆破诱发的岩爆,从而降低岩爆频率。
2.采用光面爆破,在中等以上岩爆区,周边眼间距控制在25cm以内,采用隔眼装药,堵塞炮泥,增加光面爆破的效果,达到开挖轮廓线圆顺,避免凹凸不平造成的应力集中,达到减弱岩爆发生的效果。
改善岩体本身性质
改善围岩物理性质:如在掌子面和洞壁经常喷洒冷水,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表层围岩的强度,该方法可以通过三方面作用来防治岩爆:
1.钻孔卸压,包括超前水平钻孔和径向钻孔两种,每一种钻孔周围形成一定的破碎区,这些破碎区相互接触,便能是岩层破裂卸压,钻孔卸压法实质就是利用高压应力条件下,岩层中积聚的弹性应变能来破坏钻孔周围的岩体,使岩层卸压,释放能量,消除岩爆的危险。
2.表面喷水,由于岩爆主要是发生在爆破后的新接触面附近,于是在爆破后立即在掌子面和附近洞壁喷水,以软化,膨胀,溶蚀岩石,降低岩石的强度。
3.围岩深层注水,在岩爆可能发生的地段,岩爆后在工作面和附近洞壁打孔,或者利用炮孔和锚杆孔,向岩体深层进行高压注水。第一是软化深层岩石,降低岩石的破裂强度,第二是降低岩石储存的能量,降低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三).支护方面
支护的方法使在爆破后立即向拱部级侧壁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再加设锚杆及钢筋网,必要时还要架设钢拱架和打设超前锚杆进行支护。
衬砌工作要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岩层暴露时间,减少岩爆的发生和确保人身安全,必要时可采取跳段衬砌。同时应准备好临时钢木排架等,在听到爆裂响声后,立即进行支护,以防发生事故。
(四).个体防护方面
给工人配发安全钢盔,反弹背心,对主要施工设备安装防护棚架,掌子面架设移动防护架,防治岩块儿飞出伤人。
加强施工人员岩爆知识教育,强化作业人员安全纪律教育,以及岩爆常识,防护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有关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地段设置醒目标志。
(五)避开围岩高发区
加强巡视,警戒人员要对岩爆段,特别是强烈岩爆段岩石的变化仔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听到围岩内部有沉闷的声响时,撤离施工人员设备以保证安全。
岩爆一般在爆破2小时左右比较剧烈,以后趋于缓和,多发生在爆破范围0~50m的区域和掌子面处,所有施工作业时应该尽量避开这些时间段和区域,或者在这些趋于加强防护。
不仅仅要在岩爆发生阶段进行防治,还应该做好超前的预测预报工作,为开挖工作做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