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长乐中届高理科综合模拟.doc

发布:2017-04-05约9.64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乐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理科综合测试(三) 命题教师:物理:季清华 化学:肖敦林 生物: 陈孝义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 O 16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选项正确)右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B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有下列说法:将某精原细胞的DNA用15N标记后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则所有的DNA均含有15N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约有1/6为纯合体 细菌分裂生殖时,导致子代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是细胞内不同基因有序表达的过程,这些说法完全正确的组合是A.B.C.D.pH的关系,下列据图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图甲说明反应物在一定浓度时,反应速度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B.乙图中a点表示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C.乙图中a点到b点表示超过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时,温度再升高酶活性会急剧下降 D.丙图表示了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 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 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通过如下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性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学科王A. 6.02×1023个CnH2n+2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为(3n+1)NA 学科王B. 7.8g 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 NA C. 常温下,4.4g 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约为0.3×6.02×1023 D. 标准状况下,1.12L氡气()中含中子数为.6 NA 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学科王①无色溶液中:K+、Cu2+、Na+、MnO4—、SO42—学科王②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中:Mg2+、SO42—、NO3—、Cl—学科王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的溶液中:HCO3—、Na+、NO3—、Cl—学科王④能使pH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中:S2—、Na+、SO32—、Cl—学科王⑤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K+、Na+、AlO2—、SO42—学科王A.②④ B.②③ C.①⑤ D.①④ 8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四 种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D A B C B.生成的氢化物分子间均容易形成氢键 C.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32 –、A2C42 – D.A、B、D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单质反应 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A.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 B. 氧化物不可能是还原产物,只可能是氧化产物 C. 原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高,分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D. 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学科王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铜溶于氯化铁浓溶液中: Cu+Fe3+ ===Cu 2+ +Fe 2+ B. 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 NH4+ +OH- ===NH3·H2O C. 碳酸银溶于稀硝酸: Ag2CO3+2H+=2Ag+ +CO2↑+H2O D. Ba(HCO3)2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气: Ba2+ +HCO3- + NH3==BaCO3↓+NH4+学科王 (原创题)下列有机化合物属于烃的是( ) A.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氯乙烷 B.广泛使用的塑料聚乙烯 C.”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