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实现人生价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目标导航】
一、考点集结1.人生价值(1)价值和价值观(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段性(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1)价值的实现方式(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考向动态1.价值和价值观,结合抗灾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说明人的价值的内涵。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结合世博会给上海、中国带来的影响,说明城市发展价值观对城市化道路的意义。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做到与时俱进、锐意创新。
4.价值冲突及其评判标准,结合社会中多元、开放的价值冲突与和谐社会相处的条件说明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5.价值的实现方式,结合90后青少年面临的社会形势与他们自身的发展特点探讨人生价值的创造途径。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一、自主学习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学习重点:1、识记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含义。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导入:2009年10月24日,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10余名大学生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救援——或奋不顾身地入水施救,或手挽手结成“人链”接应。最后,两名少年成功获救,两名男孩获救,但不幸的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被无情的江水吞噬了,3位施救的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荆州结梯救人的英雄群体事迹感动中国,尤其是三名长江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生命瞬间升华,散发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光芒。在荆州“10·24”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奔波于荆江两岸,结果,现场发现渔民“见死不救”的真象,打捞公司“挟尸要价”的行径浮出了水面。讨论:1、渔民、打捞公司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三位大学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取两位少年的生命,值不值?
二、自主学习内容
探究一:人的价值
阅读思考课本P96页探究材料及其问题,总结下面知识:(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及其特征(2)人的价值内涵(3)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
【思维拓展】人的价值的两方面(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价值(贡献);(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回答如何正确理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探究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阅读思考课本P97-98三则探究材料问题及其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价值观的含义及其本质 (2)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价值观从性质上看具有双重性)
【能力提升】试比较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请你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设计一份板书。
四、当堂检测
1、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代表们就此纷纷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请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大学生的求职走向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外企多,国企少;城市多,乡镇少;东部多,西部少。有人据此认为,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请结合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自主学习目标:识记:什么叫价值判断和价值判断;理解: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分析: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
学习重点: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2、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导入: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对“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有价值观的人生才是更美的人生”加以评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