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的使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议论文论据的使用 学习议论文的述例与析例 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不当,容易出现罗列事实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甚至没有说理。 一、述例 1.述例首先贵在指向明确 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突出“文题”,表述任何材料都不要忘了扣题表述和表述结束后的收题、点题。 例: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2005年高考一考生的满分作文?????? 《价值与位置》) 2.述例其次贵在语意集中 一个材料,包容的信息是多元的,述例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去庞杂,留其所需。有三个办法。 第一是剪裁舍弃法。 事实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所以叙例时,应据论点需要,对事例进行加工改造:瞄准中心,对事例进行剪裁处理,抓住需要信息,舍弃与论点无关的信息。而且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这要求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 如“机遇”这一话题作文,我们以科幻作家凡尔纳为例进行剪裁舍弃: 原材料: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经剪裁舍弃可变为: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抓住了那次机遇。 第二是挖掘增补法。 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因此,“叙例”时不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一考生以英国记者卡特自杀为例进行了挖掘增补: 原材料:英国记者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里策奖。照片反映的是一只专吃死尸的兀鹫,那兀鹫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一个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后将她吃掉。照片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议,人们质问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特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他,最后他在绝望中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 挖掘增补后可变为: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他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的路上被秃鹰袭击着,她无力反抗。卡特用这张照片记录了非洲大地的苍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德与人性。(以上述例简洁)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赶走了秃鹰,然而众人的尖锐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生命的痛苦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自白之一。一颗明星的陨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惋惜之余,是否还应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影,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握紧握紧拳头跨过去! 第三是概括排比法。 就是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跨越时空的名人典例进行荟萃,并辅以整句句式进行排比表述。这种表述模式不仅让论据内涵丰富,而且一针见血,能够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事实叠加;二是整句形式。 二、会析例 议论文写作不能“以例代议,例而不议”,即使是事例语段,也不能仅只“摆事实”,还得要结合论点或分论点,进行分析或概括说理。一般而言,常用的析例方法有:例后解说、假设分析、因果分析、归纳分析等。 [例后评述]试想彼时的千里马,想离开谁就离开谁,想投奔谁就投奔谁,不为山川阻隔,不受地域限制,谁也阻拦不了,谁也奈何不得,何等痛快!这样的千里马,被埋没的恐怕就很少了吧!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