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一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

发布:2017-03-20约2.67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乎淹溺的症状与体征 体征: 皮肤发绀,颜面肿胀,球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泥污 烦躁不安,抽搐、昏迷。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偶有喘鸣音。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腹部膨隆,四肢厥冷。有时可伴头、颈部损伤 急救处理 救护原则为迅速将患者救离出水,立即恢复有效通气,实施心肺复苏,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现场救护 1.迅速将淹溺者救出水面 2.畅通气道 3.心肺复苏 4.迅速转运 倒 水 法 肩顶法 膝顶法 抱腹法 医院内救护 1 维持呼吸功能 3 2 5 对症处理 维持循环功能 防治低体温 4 纠正低血容量、水电酸碱失衡 护理措施 1 输液护理: 淡水淹溺 海水淹溺 2 复温护理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 心理护理 即刻护理 迅速安置,换下湿衣裤, 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流量吸氧,建立静脉路 第三节 电击伤 电击伤(electrical injury),俗称触电,是指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搏和呼吸骤停 电击伤定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电击伤对人体的危害与接触电压高低、电流强弱、电流类型、频率高低、通电时间、接触部位、电流方向和所在环境的气象条件都有密切关系 病情评估 具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物体的病史 临 床 表 现 轻者可仅出现痛性肌肉收缩、惊恐、心悸等,重者可致神志丧失,心搏呼吸骤停 低压电烧伤常见于电流进入点与流出点,伤口小,焦黄或灰白色,干燥,边缘整齐,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 高压电电烧伤:口小底大,外浅内深;一处进口和多处出口;呈夹心性坏死;可造成血管壁变性、坏死或血管栓塞 全身表现 局部表现 辅助检查 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损伤 血生化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的活性增高 尿液检查 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电 击 伤 电击伤击穿口 救护原则 迅速脱离电源,分秒必争地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及心电监护 现场救护 1. 迅速脱离电源 根据触电现场情况,采用最安全、最迅速的办法脱离电源 (1)切断电源 (2)挑开电线 (3)拉开触电者 (4)切断电线 现场救护 2.防止感染 保护好烧伤创面,防止感染 3.轻型触电者 就地观察及休息1~2小时,以减轻心脏负荷,促进恢复 4.重型触电者 对心搏骤停或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不能轻易终止复苏 医院内救护 1.维持有效呼吸 2.纠正心律失常 3.补液 4.创面处理 5.筋膜松解术和截肢 6.对症处理 护理措施 1 用药护理 2 合并伤护理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 加强基础护理 即刻护理 尽快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 充分供氧,配合抢救 谢 谢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节 中暑 一、何谓中暑(heat illness) ? 中暑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 的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 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 表现的急性疾病 二、病因与诱因 产热增加 1 散热减少 2 热适应能力下降 3 三、病情评估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症状加重,体温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表现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高温环境下工作后, 出现大汗、口渴、 头晕、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眼花、 耳鸣 胸闷、心悸、 恶心、四肢无力、 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热射病 热衰竭 热射病 血尿素氮、 血肌酐可升高 高钾 低钠 低氯血症 蛋白尿 血尿 管型尿 肝、肾、 胰、横纹 肌损害 凝血异常 辅助检查 1.尽快脱离高温环境 2.迅速降温 3.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急救原则 现场救护 1.脱离高温环境 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平卧休息,解松或脱去外衣 2.降温 冷水擦拭,直至体温低于38℃ 饮用含盐冰水或饮料 扇子、风扇、或空调 口服水杨酸类解热药物 注意降温时不要引起寒颤,以患者感到凉爽舒适为宜 医院内救护 对症支持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防治器官功能不全、脑水肿、DIC等 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评估ABC、生命体征、意识、瞳孔、 肢体活动及各种反射 降温 环境降温 物理降温:降温毯、头部置 冰帽,(冷)冰水擦拭、 酒精擦拭、冰水灌肠 药物降温: 氯丙嗪静滴,地塞米松静注; 人工冬眠 护理要点 3 观察病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