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玲)_金融学知识点总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融学 主编董金玲
金 融 学
第1章 金融学概述
1.1 金融概述
1.1.1 金融的含义
金融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其中“金”指货币资金,“融”指交易、调剂、流通。在这里,融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是有借有还的信用方式,而组织这种融通的机构则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1.1.1.1 金融活动是以货币为载体的运动
各种金融关系都表现为货币关系,货币不仅对商品交换存在媒介关系,而且货币与货币之间也存在着兑换、积累、分配等关系,这一切又构成了金融关系的基础。
1.1.1.2 金融的本质表现为信用关系
金融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关系,但信用关系比金融的范围更广泛。金融活动是指以货币或价值为对象的借贷活动;而信用关系还包括各种非货币形式的借贷,如实物借贷。
1.1.1.3 金融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关系
一切金融活动必然都表现为货币的运动,而现实生活中货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货币运动和货币信用活动实际就是价值的流动和运动。
1.1.1.4 金融体现的是一种跨时期的动态关系
金融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也就越有活力。
1.1.2 金融的构成要素
1.1.2.1 金融主体
金融主体就是参与金融活动的各类参与者。其中,各类金融机构是构成金融活动主体的主要部分。此外,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也是重要的金融主体。
1.1.2.2 金融客体
金融客体也被称为金融工具或者信用工具,它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理论上金融既然是货币信用关系的体现,那么,各种金融活动能够成立的前提就是首先必须有货币的存在,没有货币,金融也就无从谈起。
1.1.2.3 金融市场
金融的核心内容是资金融通机制。如何高效率的合理配置资金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市场就是这一资金融通机制的主要载体之一。
1.1.2.4 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通过提供规则和安排以界定人们在金融交易过程中的选择空间,约束和激励人们在金融交易中的行为,降低金融交易费用和竞争中的不确定性引发的金融风险,保护金融交易双方的权利,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1.1.3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1.1.3.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金融运行的正常有效,货币资金的筹集、融通和使用就充分而有效,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就合理,对国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所起的作用也就明显。
1.1.3.2 金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现代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之一是宏观调控的间接化。而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1.3.3 金融是沟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
现代社会,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
1.2 金融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1.2.1 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诞生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威尼斯银行。1694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20世纪80年代,金融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金融市场不断扩展,金融工具日新月异,金融商品花样翻新,金融机构功能倍增,金融体系多元竞争,金融服务扩大深化,金融操作实现电脑化,金融业务步入信息化,金融走向全球一体化。
1.2.2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人们把20世纪50年代以前已经形成的以货币供求和资金流动等宏观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融理论体系称为古典金融学,把此后形成的以金融市场等微观研究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融理论体系称为现代金融学。
进入90年代,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广泛使用,使金融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二是金融活动的复杂化;三是金融研究的微观化。
现代金融理论是在古典金融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现代金融理论与古典金融理论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区别。
第一,分析工具的区别。第二,研究层面的区别。第三,研究领域的区别。
1.2.3 金融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金融学科发展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并且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建国后,与计划体制相联系,我国当时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仅有的中国人民银行也只是国家财政的出纳部门。与此相对应,在相关经济理论方面,也只存在社会主义财政与信贷理论,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金融理论。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人民银行独立为中央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先后从人民银行的业务中独立出来,成为专司某个具体领域内金融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压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化,金融领域内竞争的日趋激化以及金融业务范围的扩大,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等。这一切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