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最全版).pdf

发布:2021-10-19约3.4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最全版)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多为突发和偶发,难于预测, 病情变化迅速,重者死亡率为 3 %~6 %。 引起围术期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或物质为肌松药 (首先是琥珀胆碱和罗 库溴铵,其次为泮库溴铵、 维库溴铵、米库氯铵、阿曲库铵和顺阿曲库 铵)、乳胶、抗菌素、明胶、脂类局麻药、血液制品和鱼精蛋白等;女性 发生率为男性的 2? 2.5 倍。 1 、临床症状 麻醉过程中发生的过敏反应大部分均有心血管系 统表现、支气管痉挛 和皮肤、粘膜症状。其临床表现 分为 4 级。 I 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出现斑丘疹和寻麻疹; II 级,出现皮肤症状外;低血压、心动过速;呼 吸困难和胃肠道症状; III 级,出现皮肤症状;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和心 律紊乱;支气管痉挛 及胃肠功能紊乱; IV 级,心脏停搏。 其严重性与致敏物质的种类,致敏物质进入体内 的途径、速度和剂量 密切相关,还与患者原有疾病, 特别是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紧密 相关;正在接 受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椎管内 阻滞 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都较为严重,且复苏极为 困难。 过敏反应患者可因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冠状血管痉挛, 出现心力衰竭。还可因血管性 水肿、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加、气道阻 塞,引起窒 息,导致缺氧。 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立即引起组胺、类胰 蛋白酶、白介素、缓 激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性介 质的释放;类过敏反应不涉及免疫球蛋 白的介入,无 肥大细胞激活,仅激活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症状较轻, 其约占围术期过敏反应的 40 °%。 2 、诊断 出现可疑临床症状时,应除外全脊麻、全麻过 深、肺栓塞、气胸、心 包填塞、气道高敏感(支气管哮喘)和失血性休克等情况。 麻醉中接触某种药物或物质后出现上述典型症 状,取血测定类胰蛋白 酶、组胺水平和特异性抗体, 6 周后完成所接受的药物或物质的皮肤试验 如为阳性, 即可确定为过敏反应。 2.1 组胺 过敏反应时血清组胺浓度显著增高 ( 9 nM) , 其阳性诊断率为 75 %。 但其半衰期仅为 30 ? 60 min, 临 床上难以常规检测。 2.2 类胰蛋白酶 出现过敏反应使;α - 肥大细胞溶解和β - 肥大细胞 激活后 15 分钟到 1 小时血中即达到峰值,其半衰期 2 小 时。因此应在出现临床症状 1 小时 内、2 小时和 24 小时取血测定之,如果其血中浓度超过 24 g/ml 或基础 值 3 倍即为阳性,其阳性诊断率为 92 %。 2.3 特异性 IgE 抗体 能够测到某种药物或物质的特异性 IgE 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