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接收机技术需求草案1.1c(修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台灣數位電視協會
第二代地面數位電視接收機技術需求
(草案1.1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Receivers (Draftt 1.1c)
0. 前言:
自從第一代地面數位電視接收機技術需求制訂以來,由於國內外整體環境的變化,對於接收機也產生新的需求。由於經營重點各自迥異,因此各產業區塊的新需求也不盡相同。本技術需求係根據電視台所預期的未來數年之經營方向而研擬的,重點在讓地面數位電視服務能透過第二代接收機來提供高畫質電視及新的加值服務,同時兼顧消費者的利益。
第一代地面數位電視接收機著重於提供標準畫質數位電視的基本功能,第二代地面數位電視接收機則除提供標準畫質與高畫質數位電視的基本功能之外,更進一步鼓勵電視台提供加值服務,以追求整體產業之價值之提昇。然而,隨著畫質與閱聽大眾期望的提高,數位電視的基本功能也有了新的內涵。一方面為因應各方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也避免造成太複雜的分類,因此本技術需求訂出兩個等級的規範: 「HDTV基本型」、及「HDTV+MHP高級型」。「HDTV基本型」能收Free-to-Air及HDTV節目,「HDTV+MHP高級型」代表能收Free-to-Air及HDTV節目及未來各種加值服務)。
適用範圍:
本技術需求適用於整合型數位電視機及獨立型數位接收機車用數位電視接收機數位接收機及PC)用數位電視接收機。數位電視接收EN 300 468 V1.5.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 Specification for Service Information (SI) in DVB systems
(2) ETSI EN 300 743 Subtitling system
(3) ETSI EN 300 744 V1.5.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 Framing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4) ETSI TS 101 154 V1.5.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video and audio coding in broadcasting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MPEG-2 transport stream
(5) ISO/IEC 14496-1,2,3,10 MPEG-4 Systems, visual, audio, advanced video coding
(6) ISO/IEC 13818-1資訊技術-動態影音資訊之同屬編碼-第部:系統/叢訊的免疫力測試
(10) CNS 14676-5電磁相容-測試與量測技術-第5部:突波免疫力測試ISO/IEC 14496-1,2,3,10 – MPEG-4 Systems, Visual, Audio, Advanced Video Coding
3. 用語釋義
3.1 術語及定義
下列之術語及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1) 多工(multiplex)
將所有攜帶一或多個服務之數位資料合流於單一之實體通道中。
(2) 服務資訊(Service Information,簡稱SI)
用以描述廣播資料流之遞送系統(delivery system)、內容及排程/時序等之數位資料。其包含ISO/IEC 13818-1 MPEG?2之特定節目資訊(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PSI)及獨立定義之延伸。
(3) 傳送流(Transport Stream, TS)
定義於ISO/IEC 13818-1的一種資料結構。
(4) 高畫質電視(HDTV):本標準所定義之高畫質電視(HDTV),其接收之視訊格式須達1080i以上或720p以上,而顯示畫面之解析度及模式則須達720p以上。
3.2 縮寫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 先進視訊編碼
Channel Bandwidth 頻寬
CA(Conditional Access) 條件接取
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 有線電視
Code Rate 編碼比率
COFDM(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碼化正交分頻多工
Division Multiplexing)
Data Rate 資料傳輸速率
DVB(Di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