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吉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摘 要:小型灌区是促进西吉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耕地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产业效益,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对策 措施
一、概述
西吉县地处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带的边缘,为中温带半干旱到干旱过渡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27.9mm,虽高于全区平均值,但时空分布极不平衡,降水量呈南多北少、东丰西欠的趋势,如东部的什字乡为504.9mm,西部的新营乡为395.8mm,雨季较迟,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以上,并多以暴雨、冰雹等灾害的形式出现,农业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490mm,陆面蒸发量东南部为450mm,西北部400mm。由蒸降比看出,东南部湿润,西北部干旱。年平均气温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在4~7℃,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2080.8℃,最高温出现在夏季七月份,最低温出现在冬季一月份。年日照时数2322.3h,无霜期短,平均100~150d,冻土层深68~106cm,全年多风,年平均风速2.2m/s。西吉县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冰雹、霜冻、暴雨等灾害,以干旱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不但春旱、夏旱经常发生,而且有时出现秋旱或春夏秋连旱,旱灾是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为保证抗旱减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诸多问题日益显露,主要表现在:
1.由于近年来国家投资方向以农村人畜饮水、水库除险加固和小流域治理为主,加之地方财力极其有限,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缓慢。尤其是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基本没有发展。
2.已建成的工程设施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管护、维修责任不能具体化,人为破坏严重,有的老化失修,使工程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国家负担重,群众不满意。
3.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没有形成“水是商品”的观念,水费收缴难度大。
4.产权不明确,管理方式粗放,造成管理者不受益,受益者不管理的现象。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取得的成绩
针对上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1999年以来,西吉县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之路,截止2004年已对56处小高抽和48眼机井进行了拍卖或承包管理。2004年底,在总结以往产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西吉县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确立了“以受益农户为主体建立供水服务组织,加强乡(镇)政府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参与管理,县水利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及时总结改制经验,不断推进管理工作”的新型改制原则,据此,已将全县9个乡(镇)254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进行了改制,并逐步进入了正常运营状态。
四、主要防治对策和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计划、财政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
2.建立责权明晰的管理体制
根据《西吉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西吉县小型水库、塘坝、渠道承包实施细则》、《西吉县小高抽、机井拍卖实施细则》,在工程建设之前,就确定管理方式,组建管理机构,工程建设中由受益群众代表及运行管理组织组成巡查组,对工程建设进行跟踪检查,一方面增加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使运行管理单位全面了解工程建设情况,为工程走上良性运行管理之路作保证。
3.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按精简高效原则设置管理岗位,管护人员实行聘任制,通过公开竞聘协商推举确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管理目标责任制,签订合同,规范管理和监督责任。
二是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和公示制度;水价需调整时,由供水单位将原因、用途及财务盈亏报告上报和公布,经政府召开听证会后确定。
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租赁管理费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
4.多渠道筹措资金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形式多样化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在工程建设中,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