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考试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系统原理》考试大纲
2011-10-25,黄川
试题类型
主要类型
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设计题。
设计题类型至少包括:数据库E-R模型设计、数据表的创建和修改、数据表的规范化分解、数据表记录的增删改查。
考核章节和重点
一、数据库概述
1. 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对象。
数据库(Database):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如:Oracle、Sybase、MySql等等)
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2. 数据库管理与文件管理的比较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时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应用需求: 科学计算、管理 大规模管理 硬件水平: 磁盘、磁鼓 大容量磁盘、磁盘阵列 软件水平: 有文件系统 有数据库管理系统 处理方式: 联机实时处理、批处理 联机实时处理、分布出路、批处理 缺点/优点: 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数据冗余不可避免 较少的数据冗余 应用程序依赖性 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 不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 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数据间联系弱 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难以按用户视图表示数据 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能保证一致性 无安全控制功能
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4. 重点: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5. 难点:无
二、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1. 数据模型及其分类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静态特征的抽象:都有哪些字段。动态特征的抽象:都可以增删改查)
概念层数据模型(概念模型) 组织层数据模型(组织模型) 背景: 从数据的语义视角来抽取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 从数据的组织层来描述数据 概念: 抽象现实系统中有应用价值的元素及其关联关系 反映现实系统中有应用价值的信息结构 不依赖于数据的组织层数据模型 常用概念模型: E-R模型、语义对象模型 分类: 层次数据模型 表示方式: 树形结构表示 优点: 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比较简单清晰 查询效率高,性能优于关系模型,不低于网状模型 层次数据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缺点: 多对多联系表示不自然 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多,应用程序的编写比较复杂 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 由于结构严密,层次命令趋于程序化 网状数据模型 表示方式: 图形结构表示 优点: 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 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 缺点: 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最终用户掌握 DDL、DML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 关系数据模型 表示方式: 二维表结构表示 优点: 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实体和各类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 对数据的检索结果也是关系 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 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缺点: 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导致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 为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DBMS的难度
2.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通俗的讲,外模式就是子表,根据用户需求要看到的表。
通俗的讲,内模式就是表结构。
3. E-R模型的概念
实体-联系图,描述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其涉及实体、属性、联系
实体:如学生、课程、职工
属性:如身高、年龄
联系: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实体自身联系
4. 实体间的三种联系
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1 : 1 — 如果实体 中的每个实例在实体 中至 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例与之关 联,反之亦然,则称实体 与实体 有一对一联系,记作:1 : 1
1 : n — 如果实体A与实体B之间存在联系,并且对于实体A中的一个实例,实体B中有多个实例与之对应;而对实体B中的任意一个实例,在实体A中都只有一个实例与之对应,则称实体A到实体B的联系是一对多的,记为1 : n
m : n — 如果实体A与实体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