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伦理思想.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讲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伦理思想 柏拉图 (公元前427-- 公元前347年) 。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哲学巨擘。他出生于雅典城的名门望族。→贵胄之家保证了他从小就获得良好教育,但也使他自幼养成根深蒂固的贵族意识,对民众心存不屑,对民主怀有敌意。他受过骑兵训练,并在诗画乐等多方面初显才华。他创作过史诗和悲剧,这种早年的文学经历,为他后来的文采飞扬的哲学对话录的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0岁左右,柏拉图追随苏格拉底研习哲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亵渎神灵”和 “腐蚀青年”。(真实原因是个人冤仇) 被雅典当局所指使的法庭判处死刑。 这一事件对柏拉图触动甚大。 。 而后,他开始游历四方,先后到过南意大利和埃及等地。约公元前395年,柏拉图返回故乡雅典,开始独立的学术研究。→ 在他的第三次西西里之行失败之后,他对政治再不过问参与,潜心哲学探究、著述和讲授,直至80高龄时谢世。 无记载柏拉图结过婚, 也许他甘愿一辈子做一个 “精神恋人”。 ( 柏拉图式恋爱) 。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中第一位有完整著作传世的哲学家。他一生写过很多对话录,现存30余篇。他的对话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是苏格拉底时期。在此时期,他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而大多记述其导师苏格拉底的思想。 第二是过渡时期。他从追随苏格拉底哲学过渡到创立自己的哲学。 第三是成熟时期。在此时期,他在诸多基本哲学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并初步建构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第四是晚年时期。在此时期,他继续完善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对以往的一些哲学观念加以修订。→ 在他所有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篇》, 是关于伦理学和政治学著作。 一、《理想国》的主题 《理想国》是柏拉图思想成熟时期的一部对话录,撰著于约公元前374年,是一部零星集合的著作,其内容有重复,整体结构不紧凑。它用对话叙述体写成,分十卷。其内容涉及伦理学、政治学、艺术学、知识学等多个学科。 对话的主角是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等。被讨论的主要问题依次有:正义的本质,正义与幸福的关系,城邦(或为国家)的形成,卫国者的艺教和体育, 城邦的正义,个人的正义,等等。 在散漫的论题中依然可以发现—— 正义及其与幸福的关系是本书的主题。 。 《国家篇》中的伦理思想主要分布于第一、四、六、九、十卷中。 1、关于善理念与个别善的关系,柏拉图提出,善本身是各种个别善的实在,神灵所创造的可知世界中的善理念,是可见世界中的一切善事物的根源(第六卷第18—19节)。 这表明他在道德根源论上还是 一个神秘主义者。他认为善理念还 是一切可感事物的根源,可被视为 世界的本原。 , 2、关于善恶的本质,柏拉图在多处将善与正义、恶与非义并称甚或等同,且明确表示不同意以快乐为善、以痛苦为恶之世俗见解。 (参阅第一卷第21—22节和第六卷第17节等) 这表明他与古希腊伦理学中的 快乐主义善恶论分道扬镳。 。 3、关于德性与邪恶的关系,柏拉图主张邪恶是心灵的德性之缺失,并指出:心灵的德性即正义,而心灵的邪恶即非义;德性似是心灵的健康、优美和坚强有力,而邪恶似是心灵的疾病、丑陋和软弱无力(第一卷第24节和第四卷第19节)。 邪恶是心灵的德性之缺失这一主张,启发了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学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