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doc

发布:2017-02-05约3.83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2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 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约定 。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拉 。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7、 “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 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 1、 《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 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 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 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论语》 一、重点词语与翻译: 1.子曰:“学而(表顺接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来复习)之,不亦说(通悦,高兴 、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不亦(也)乐乎?人不知(了解、知道)而不愠(发怒),不亦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乎?” 2.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给)人谋而不忠(忠诚)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做事),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 自然的规律),六十而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矩)。” 4.子曰:“温(温习)②故(旧的知识)而知③新(从中得到新的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5.子曰:“学而(表转接,但是、却)不思则(就会)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6. 子曰:“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趣)。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喜欢)之者,好之者不如②乐(以……为乐趣)之者。” 8.子曰:“饭(吃)疏食(粗粮)饮水(冷水),曲肱(弯曲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这里)。择其善者(优点)而从(跟从,学习)之,其不善者(缺点)而改之。” 10.子在川(河、河流)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代河水)夫,不舍(舍弃)昼夜。” 11.子曰:“三军(军队)可夺(改变)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志气、志向)也。” 12.子夏曰:“博学(广泛的学习)而(表并列)笃(坚定、坚守)志,③切(恳切)问(发问)而近思(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仁德)在其中矣。” 二、十二则主要问题 1.《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述做人家老师的条件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二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0.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1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13.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也是儒家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4.表示既要有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