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经营的模式创新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探索
[摘要]近年休闲农业以其独特的旅游功能和社会价值,在我国正如火如茶地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体闲农业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本文在休闭农业经营模式综述的基础上,根据经营模式组成要素,在价值网络、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四个方面提出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思路,并以华凯休闭农业作为案例来剖析。
[关键词]休闭农业 经营模式创新 华凯公司
一、引言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环境的单调化,工作压力的增加,城镇居民对于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愈加强烈,休闲农业便顺势悄然兴起。“品农家莱,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已是广为流传的休闲农业代言词。我国台湾休闲农业起步早,发展也较为成熟,台湾农业主管机构将休闲农业定义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与乡村旅游相比,休闲农业的外延更大,乡村旅游必定在乡村进行,而休闲农业并不限于乡村,它还可以在市区,市郊进行,如农博园旅游、农业科技园旅游。游客进行乡村旅游一般要花上24小时以上的时间,但消费体闲农业在时间长度上更加自由。在周末花半天时间和家人一起去市郊的休闲农庄品尝野味便是进行农业休闲,但不属于乡村旅游。
由于休闲农业不仅具有审美享受、缓解压力、教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而且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在我国正得到广大城镇居民的欢迎,各地方政府的推崇。然而迅速发展的休闲农业在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缺乏专业的农业休闲目的地规划,致使千村一面,文化底蕴不足,难以满足个性化并要求深度体验的市场需求: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撑使运营效率低下,顾客的维护成本高;粗放经营,员工培训弱,服务品质得不到保证:营销渠道单一,农业休闲产品信息不对称,导致供求失衡,淡旺明显:环境破坏大,难以持续经营等等。对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综述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经营模式开始出现于管理类的文献当中。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并逐渐作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模式成为时髦的术语开始流行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经营模式的内涵也不断被丰富。国外研究企业经营模式的学者Timmers认为经营模式是用以表示产品、服务与信息流的架构,包含对各个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各个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及获利来源的描述。Afuah和Tucci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用来建立并使用资源,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价值给其顾客,并凭此获取利润的方法,经营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现在如何获取利润以及如何规划其长期获利方式,从而获得竞争优势。钱颜文和孙林岩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由上述定义可知经营模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企业的价值网络、价值定位与战略,运营和获利方法,经营模式的实质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范式。
基于上述讨论,笔者认为休闲农业经营模式是对农业休闲产品和信息流的架构,它按照企业的价值定位,界定了与供应商及其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包含了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的方法,确定了经营主体获利的模式。经营模式将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转化为顾客价值,但只有经营模式良好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的盈利。那些经营模式落后的企业不仅自身不能获得可持续的盈利,而且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社会效益的流失。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消费者需求在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也要不断地创新,从而不断为顾客与社会创造价值。
三、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思路
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就是要对经营模式的组成要素进行改进和重新组合,以使新的经营模式能更有效地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为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为企业带来可持续性的盈利,为其他相关利益者带来更大的效益。
经营模式组成要素理论的主要代表者哈默尔(Gray Hamel)提出了经营模式组成要素模型,认为组成要素有四个方面: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每个要素里又包含子要索,如图1所示。这四要素两两之间又有三个链接关系:客户利益、配置,公司边界。客户利益连接着客户界面和核心战略,是企业实际提供给客户的利益:配置连接着核心战略和战略资源,是企业依据核心战略与能力资源来提供产品服务;公司边界连接着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是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以及与供应商、合伙人等关系,确定经营业务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