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超深基坑施工难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攻克超深基坑施工难关
中铁一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于家堡一标项目QC小组
发布人:晏策
课题简介
于家堡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为京津城际铁路延长线终点站,是城际、地铁、公交换乘的大型枢纽。位于规划的滨海新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的北端。
中铁一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于家堡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土建施工第一标段。
其中,部分Z1线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工程为地下一层,局部四层,建筑面积5641m2,主体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
场区内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水位高、水量大。
围护结构全部采用1.2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61m,基坑内支撑为7道混凝土支撑,竖向采用Φ500mm工具柱支撑。基坑开挖深度达29.5m,为目前天津市最深基坑,施工难度很大。
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中铁一局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家堡一标项目QC 小组 成立时间 2009年 8月 22 日 活动时间 2009年9月~2011年1月 注册编号 2010-TJQC-8-038 课题类型 攻关型 课题名称 攻克超深基坑施工难关 小 组 成 员 简 介 序 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 务 学历 组内职务 QC教育时间 1 周矛矛 男 26 项目副总工 本科 组长 72小时以上 2 韩彦斌 男 28 测量主管 本科 组员 48小时以上 3 王福康 男 34 试验室主任 本科 组员 48小时以上 4 晏 策 男 26 技术员 本科 组员 48小时以上 5 张晓芳 女 25 资料员 本科 组员 48小时以上 6 汪廷辉 男 24 技术员 本科 组员 48小时以上 本项目QC小组成员共7名,均具有本科学历,其中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选题理由
理由一:于家堡枢纽工程是天津市09年20项民心工程、市重点工程,社会影响大。
理由二:于家堡枢纽一标是我单位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承建的第一个深基坑工程,对我公司进一步开拓滨海新区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公司要求必保天津市“海河杯”,打造品牌工程。
理由三:基坑最大开挖深度达29.5米,且塘沽地区濒临渤海,地下水位高,以及基坑附近存在21层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一旦涌水,可能导致基坑和建筑物破坏,给公司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基于以上理由我QC小组选择了“攻克超深基坑施工难关”为课题进行活动。
现状调查
我QC小组召开由权威专家、业主、监理、设计、勘察单位参加的研讨会,结合塘沽地区地质特征及以往深基坑施工经验,共收集到各类关于深基坑施工的问题共94条。经过整理归纳为6大类问题,根据统计数据做出调查表。
深基坑施工调查表
序号 项目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地连墙接缝渗漏 41 44% 44% 2 基坑突涌 32 34% 78% 3 围护体变形大 8 9% 87% 4 支撑破坏 6 6% 93% 5 周边环境破坏 4 4% 97% 6 其他 3 3% 100% 合计 94
目标设定
总目标:基坑内无影响施工的明水
分目标1:地连墙接缝零渗漏
分目标2:基坑无突涌
目标确认依据:
1、市委、业主领导高度重视;
2、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
3、我企业施工的天津站后广场三标、天津地铁二号线十七标工程基坑深度分别为24米、24.7米;基坑均已开挖到底并通过分部工程验收,质量合格。
原因分析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整理绘制了关联图,共整理出11项影响深基坑施工的末端因素。
关联图
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是否要因 1 存在软弱地层 统计分析 引起混凝土绕流,影响垂直度 确认过程:
通过查阅地质勘查报告,对Z1线地连墙附近的地质勘探孔进行汇总整理并绘制地质剖面图,场区内地下1.5m~17m之间,存在厚度1m~12.5m不等的淤泥质土层,其灵敏度高、强度低,呈流塑状,极易发生蠕动和扰动,工程性质差,在成槽施工过程中极易生塌槽,导致混凝土浇注时产生绕流,进而降低垂直度。因此,确定为要因。
制图人:晏 策 2009年12月
要因确认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是否要因 2 挖槽方法不当 分析论证 采用的开挖方法合理 非要因 确认过程:
在常规顺序挖槽过程中,由于抓斗两侧受力不平衡,导致抓斗偏心后槽底部出现抓不到的死角。当采用旋挖钻先进行引孔后,再用成槽机进行抓土,使得抓斗两侧受力平衡,可保证挖槽质量。首开幅采用“三抓”成槽、顺序幅采用“一钻两抓”成槽、闭合幅采用“三钻两抓”成槽。通过咨询相关专家,以上开挖方法可行。因此,为非要因。
要因确认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是否要因 3
显示全部